□记者 黄云鹰 陈为琨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盐城把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总抓手,加速项目、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资源集聚,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让创业激情竞相迸发,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为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提供有力支撑。
敢为善为
激活创新“主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位于盐城高新区的江苏运鸿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LED背光源研发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入驻以来坚持以引进新设备、加快智能制造为抓手,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公司2016年开始研发MiniLED封装技术,2017年产品设计思路得到LG认可,经过几年努力,产品于2020年正式量产,同年11月发布全球第一款31.5英寸MiniLED显示器。”江苏运鸿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道田说,公司已建成20条MiniLED生产线,其产线规模、工艺技术、生产良率、生产效率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产品正向DELL、LG、BOE等客户批量供货。“我们年度规划销售突破10亿元,二期项目10月份开工建设。”朱道田对市场充满信心。
江苏森威精锻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坚持自主创新,每年在技术研发领域至少投入2000万元,主要产品定位是驱动轴锻件、变速箱法兰轴、轮毂单元、工程机械等四大类,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东风本田、长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供应零部件产品,获得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一汽大众公司的A级供应商资质。
“目前,公司拥有众多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建立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已形成年产800多万件、销售1.6亿元的规模。”江苏森威精锻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项目管理部经理管仁蔚介绍。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盐城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建有数字化制造展示体验厅、智造实训基地等,是工信部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示范试点。中心诊断服务小组组长陈春秋介绍,作为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诊断服务,一企一策提供解决方案,现在很多企业已享受到效率提升的“乘数效应”。
自落户以来,该中心已成功开发江苏省唯一的区域级产能共享工业互联网平台——盐城CNC产能协同共享平台,服务润阳光伏、题桥纺织、天合国能等企业获批“省智能工厂”,服务阿特斯阳光能源、江苏博敏电子获批“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帮助盐城80多家企业四星级上云、300多家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作为苏北首个高企数量突破千家的设区市,盐城构建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累计培育高企1633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和净增数连续多年保持苏北苏中前列,3842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
奋发有为
打造创业“强磁场”
砥砺奋进,干事创业。
许云刚是盐城引进的返乡创业领军人才,2018年5月,回家乡盐都区创办江苏恒隆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多次邀请合作伙伴——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来盐感受家乡的变化和优秀的营商环境。在中国·盐城第六届国际精英人才创业大赛国内赛区决赛中,许云刚的光电显示器件导光扩散板项目脱颖而出,荣获唯一的一等奖。
回到家乡后,许云刚专注创新、矢志创业,用智慧和汗水做大做强企业。“2015年和2016年,成功创办深圳恒隆通科技有限公司和东莞恒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加上在盐都区创办的企业,三家年销售额超3亿元。”江苏恒隆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云刚介绍,公司生产的平面显示器件薄膜、导光板、扩散板材料等主产品,已成功打入创维、BOE、TPV、康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公司也被评为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
在推进双创的过程中,盐城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创业典型模范。除了许云刚,建湖县高作镇陈甲村廖正军、鲁曼夫妇创办的江苏军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年销售额过亿元的现代智慧农业企业,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放着一个月八九千元的工资不拿,回来养鸡,大学白读了!”创业之初,鲁曼和丈夫每天在鸡舍里起早贪黑观察养殖情况,同时也面对着父母和乡邻的不解……但两人从来没有动摇。鲁曼认为,火鸡营养价值高,当时在国内从事火鸡养殖的人较少,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凭着肯钻研的精神和韧劲,小两口的火鸡养殖技术日益精进,并借助蓬勃兴起的电商浪潮,以“互联网+新品种火鸡”模式,在网上打开了销售局面。
在创业过程中,鲁曼和廖正军不断探索创新,小两口的事业蒸蒸日上。他们贷款100万元流转1000亩土地,将养殖场升级为生态农庄,并向深加工延伸。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鲁曼和廖正军成立畜禽养殖合作社,向社员提供种蛋和种苗,邀请专家为村民培训养殖技能,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在线讲解农业知识,创新“线下生态循环种养,线上电子商务销售”经营模式,促进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一人创业带动一片就业。2021年,盐城共吸引返乡创业人才超万人,带动新增就业岗位53.5万个,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
主动作为
厚植双创“新沃土”
创新引领未来,创业成就梦想。良好的环境和一流载体,是双创之花生长的沃土。
盐城全面聚焦双创政策保障、营商环境优化、品牌活动打造,持续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着力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今年来,出台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激励政策,基本形成贯通源头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培育和科技金融等全过程创新政策体系。
深入推进“黄海明珠人才计划”,实施名校优生“汇盐行动”,设立盐城市杰出人才贡献奖,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落户,2021年全市累计引进高技能人才8024人,高校毕业生4万余名,同比增长21%,其中国内排名前20强的“985”“211”高校毕业生1329人。
今年7月底,盐城又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意见》等“1+7”政策文件,构筑起系统性更强、含金量更高、覆盖面更宽、集成度更广的人才政策体系,极大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双创主体蓬勃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盐城全面创优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金融环境,网上可办事项占比达96.5%,获批地级市唯一市场监管互联网电子数据管理标准试点,先后设立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和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发展等有关基金近30支。
在完善制度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盐城持续加强双创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构建高层次科技创新载体、专业化创业孵化基地协同发展的双创平台体系。目前,在市区范围率先实现省级以上双创示范基地全覆盖,全市建成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1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9家。
盐城国家高新区是苏北唯一一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通过与大院大所深化合作,已集聚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高通量计算研究所、中科院上硅所新能源中心、盐城超算中心等一批高端科创载体,盐城工学院研究生院建成启用,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盐城中心、5G车联网研发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落户建设,建成省级移动智能终端检验检测中心。拥有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个、省级研发机构160个,省级以上孵化器(加速器)17家,培育“瞪羚”企业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81家。
为最大限度激发全民创业潜力、释放创新活力,盐城不断深化高端创新载体建设,着力提升创业孵化基地水准,清华大学首个校外国家工程实验室入选首批新序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环保产业创新中心获批江苏省环境综合治理产业创新中心,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获准筹建,并且建成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9家,在孵企业近2200家,盐城工学院大学科技园成功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
如今,在盐城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优越”创新生态、“优质”载体平台、“优渥”发展环境,如同“阳光雨露”滋润创新型企业加速成长,也为一批又一批的创业逐梦者搭建广阔的舞台、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