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政企
2022年09月09日

首乌花开富万家

——滨海县科协“村会合作”富民侧记

□秦维生 记者 左其慧 朱雷成

初秋的阳光明媚鲜亮。在滨海港经济区的白首乌种植基地,一朵朵白色的小花绽放在绿叶中,微风过后,绿叶伴随着花朵摇曳,散发出甜甜的清香。一望无际的绿波上,一只只白鹭在愉快地追逐飞翔。

滨海县是中国著名的首乌之乡。首乌是传统的食、药、美容兼用植物,与人参、灵芝、虫草并称中草药的“四大仙草”。滨海农民种植白首乌的历史悠久,中国白首乌耳叶牛皮消95%出产在滨海县。2000年滨海白首乌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今年三月,市科协在全市科协系统开展实施“村会合作”,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为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滨海县科协精心构思,找准定位,结合滨海县中国首乌之乡这一独特优势,通过送技术、送经验、送服务到镇村、到基地,帮助产业突破技术“瓶颈”,做大规模,实现多元化发展。

滨海港经济区三港村是以种植白首乌为主的特色村。该村现有土地3950亩,2018年盐城果老首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道国等种植大户成功流转2000余亩土地种植白首乌,使滨海的白首乌种植规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21年,该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目前滨海港经济区三港、双堆、陶湾三村白首乌种植面积已超过3000亩,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白首乌之乡。

白首乌相对比较耐旱,田间病害主要有锈病、褐斑病、根腐病。采访中,滨海县科协主要负责人表示,为解决白首乌种植技术难题,县科协多方联系,请来省农科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专家,深入乡村基地,把脉问诊。与此同时,组织专家“会诊”,集思广益,通过采用“首乌+水旱轮作”及改块根种植为实生种植,减少病虫害,增加种植效益。

白首乌,又名白人参,因其具有补肾益肝、乌发生发、养血益精、抗衰老之功效,被历代名家视为摄生防老珍品。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白首乌的营养价值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提及此话题,张道国满是感激:以前滨海的白首乌种植基本遵循的是“春种秋收”模式,为了提升白首乌的营养价值,滨海县科协积极发挥协会的人才资源优势,在专家的指导下,基地不断探索,反复试验,终于培植出2年、3年生的新品种。“目前正试验5年生的新品种,生长期长,营养价值、功效成分也明显提升。”滨海白首乌也先后获得“江苏省十大地理标志保护品牌”“江苏省特色伴手礼”“长三角特色伴手礼”“盐城老字号”等一系列荣誉。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为把产品优势化为市场优势,滨海县科协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在三港村、陶湾村等设立电商直播间、科普种植基地,送技上门;积极建议果老首乌科技公司在陶湾村首乌种植基地兴建1300平方米的体验式消费基地,通过观景、观摩加工流程、品尝药膳,增加客户的消费体验;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白首乌花竞相绽放之时,香气扑鼻。科协引导种植户采摘花蕾,经过凉摊、杀青、揉捻、烘焙、提香等工序制成首乌花茶,每斤花茶可卖四五百元。泡制的首乌酒,更以养生保健佳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坚持农旅融合。在县科协的策划帮助下,果老首乌科技公司在滨海港经济区淤尖村,兴建集吃、住、娱、购、游为一体的首乌生态园。据悉,正在兴建之中的首乌生态园占地1300亩,其中林地400亩,水面180亩,除大面积种植首乌外,还实施首乌立体观光栽培,并进行黑羊、毛驴、梅花鹿等养殖,使生态园成为市民游客了解首乌故事的好去处,实现富民增收的好载体。

2010年9月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滨海白首乌”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白首乌的广泛种植也成为乡村振兴、富民增收的“助推器”。今年42岁陆春雷是滨海港经济区首乌村三组村民,头脑活络的他在基地从事管理、种植及初加工业务,一年收入四五万元。在滨海港经济区,为首乌产业打工的村民多达百余人。

首乌花开,面朝大海。取材于滨海县种植白首乌实现脱贫致富的现代淮剧《首乌花开》,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今年7月获得市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没有上一篇了... ... 提升湿地科普工作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