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张雨娴 记者 杨磊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近十年间,盐城大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新模式,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市农业农村局经管站二级主任科员王书奎自豪地说,“这些都有数据来说明,2021年底集体总资产、净资产分别达到242.4亿元、168.5亿元,比2012年底净增219%、264%,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王书奎是高级农经师、注册会计师、盐城市劳动模范,从事农村经营管理工作30多年,先后受邀参加农业农村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等文件制度的起草、评审工作,多次负责全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文件起草工作。
“过去,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来源相对比较单薄。”王书奎说,“多元拓展发展路径,是促进集体经济增收的关键。”
立足农村资源大市实际,盐城抓住农房改善、农村环境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小田变大田”改革的契机,扎实推进农村公共空间综合治理,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我市通过整合利用集体土地新增发包收入和土地规模流转服务收入2.7亿元,村均增收12.3万元。王书奎给记者举了一个事例,“盐南高新区伍佑街道结合农房改善后农户承包地流转给村集体的契机,由村集体统一开展土地平整,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体新增土地流转溢出面积4100多亩,每年集体增收460万元,村均40多万元。”
“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村集体+’发展模式。不少村集体领办农场、合作社、物业服务公司等强村富民经济实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项目,走出一条土地增效益、农民增收入、集体增积累的‘多赢’之路。”王书奎说,盐都区盐龙街道健仁社区集体创办物业管理公司,探索“村集体+社区服务”融合发展模式,全年可为集体增收30万元。同时,给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提供保安、保洁、维修等20多个就业岗位,户均年增收近3万元。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不少村凝聚共识、携手发展,整合各自的资金资产资源要素,变“单打独斗”为“抱团聚力”。王书奎说,“在‘万企联万村’行动中,东台市新街镇5个村利用财政扶持资金、自有资金、集体建设用地,联合常州天宁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2277万元,在东台海洋工程特种装备产业园内建设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村均年增收10万元以上。”
集体经济是农民共同致富的根基,是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物质保障。“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很大部分是用于农村集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公共服务的投入。‘十三五’以来,我市集体经营性收入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运转支出的有近60亿元。”王书奎说,农民还从集体经济发展中获得分红收益。同时,集体领办、创办、合办、参与办的农村各类新实体、新产业、新业态,为农民提供了大量就地就近的就业机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