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国人民绘就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恢宏壮丽的画卷。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即日起,本报开设专栏,展示十年来盐阜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所取得的喜人成绩,进一步激励全市上下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展现“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发展活力,重点建设绿色生态之城、绿色制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宜居之城,为全省“勇挑大梁”多作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 江汉超 蔡冰清
党的十八大以来,盐城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追求,向海图强、绿色发展,交出了一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非凡答卷。
奋进十年,盐城地区生产总值连跨4个千亿级台阶,由“3”近“7”,2021年达6617亿元,较十年前翻了一番多,人均GDP达9.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50亿元。
奋进十年,盐城拥有长三角最大的绿肺、最好的空气、最多的珍稀鸟类,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自然生态保护提供全新的“中国经验”。
奋进十年,盐城实现非凡巨变。昔日的苏北老区盐城,正在成为“沿海的盐城”“长三角的盐城”“世界的盐城”,正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舍我其谁的拼搏担当,勇毅前行、勇立潮头、勇攀高峰,打造“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竞逐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全省“勇挑大梁”作出更多盐城贡献。
绿色发展导向鲜明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十年来,盐城城市变大了,向海发展的步伐更快。
初秋的盐城,万物渐丰。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战鼓紧擂,616平方公里的黄海新区建设如火如荼,盐城战略发展空间“双翼”铺展,全面发力沿海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大丰撤市设区、盐南高新区正式挂牌,盐城中心城区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盐城港“一港四区”抱团发展,迈入亿吨大港行列,今年以来吞吐量和集装箱运载量增幅更是分列全国海港第一、第二;布局中韩(盐城)产业园临港产业配套区,加速融入“双循环”格局;沪苏、常盐、苏盐等合作园区建设加快,南北联动更紧密……
产业壮大,盐城布局超前。从昔日的“一车独大”,到如今,汽车、钢铁、新能源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全面起势,绿色低碳发展的导向更加鲜明。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超30%。在智能网联汽车、跨境电商、智能终端等数字细分领域持续深耕。
盐城全力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制定23条重点产业链培育方案、工作计划和“两图三清单”,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2012年全市外贸总额57.5亿美元,而今年上半年,我市外贸就突破百亿美元。海关分析显示,一大批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进出口企业对全市外贸拉动显著。
坚持创新引领,盐城诚意满满。今年以来,盐城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推进年”活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8.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江苏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落户,7家企业入选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量居全省前列。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盐城坚定提出建设绿色制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坚持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制造强市。
今年以来,盐城绿色低碳发展成果丰硕。1至7月,全市累计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13个,计划总投资近4422亿元,签约项目以工业、重点产业链项目为主。比亚迪动力电池二期、阿特斯储能电池等一批产业链龙头项目成功签约,立铠精密、SK动力电池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中汽研汽车试验场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当下,盐城正勇当“碳路先锋”,跨越赶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含“绿”量更高。
高颜值“独一份惊艳”
这些日子,东台条子泥景区热闹得很。
盐城湿地“吉祥三宝”之一的“盐小勺”——勺嘴鹬,如约而至。这种全球极危物种的每一次现身,总会引来惊叹。众多的“追鸟人”,也来到盐城,一幅幅大美图片在朋友圈传播开来。
十年来,盐城的好生态,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作为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首席政策官、全球滨海论坛国际筹建工作组外方协调员,尼古拉·萨瑟兰女士每次来盐城都会有惊喜,她认为,这几年,盐城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盐城是世界的盐城,是独一份的惊艳”。
2019年7月5日,盐城黄(渤)海湿地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江苏首个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空白。
申遗成功后,盐城持续探索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推动黄海湿地成为“共建共享、永续利用”的和谐遗产地,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全球生态治理贡献更多智慧和经验。
盐城以更大力度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探寻滨海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全市受保护湿地面积达41.6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54%,自然湿地保护率62%。
盐城的湿地保护更加立体。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全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工作,颁布实施《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将市区老火车站改造成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并建设湿地博物园,探索黄海湿地生态银行试点工作等,所有的努力,只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片珍贵的湿地。
如今,盐城坐拥长三角中心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创成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无不让这座城市绿意动人。
2021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近九成,空气质量全省最优、全国前列。今年上半年,全市优良天数比例全省第二。
盐城版图上的每一寸绿,都离不开一代代盐城人的精心呵护。
践行“两山”理念,盐城全力建设绿色生态之城。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把生态高颜值变成经济高价值。2021年,全市世遗产品游客接待量占比超40%,同比增加32%。
厚植城市幸福底色
奋斗出幸福,实干赢民心。
“瓢城绿廊建到这里,极大改善了环境,出了家门就是公园!”市区江动南苑居民说,当地以前是棚户区,生活环境差,不少居民陆续搬走。新添的一处口袋公园,引来小区居民的“回流”。
东台巴斗村,地处海边,过去村民以打渔为生,如今,“洗脚上岸”的村民,兴办起了渔家乐、民宿等,让东台巴斗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文化村,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2021年,巴斗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
践行嘱托,十年如一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盐城的发展路线图中,保障民生福祉始终是根本追求。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改善城乡面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盐城始终坚持把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这十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22520元跃升至43787元,近乎翻倍,共同富裕的成色更足。这十年,盐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从积极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到推动农房改善、老旧小区改造,再到现在将海绵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美丽盐城更加宜居。
围绕乡村振兴,盐城推动各类发展要素向乡村集聚,成绩斐然。2021年,盐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突破2.6万元。今年以来,农村住房改善1.1万户,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总数达68个,全省第一。
今年以来,盐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8.7%,2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由人大代表投票确定,投资过半、推进扎实。持续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资源供给,鹿鸣路初中西校区、市中医院南扩、市机电高职新校区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交付。全省单体投资最大的水利项目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盐宁高铁联络线建成通车,进一步缩短了与南京的时空距离。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牢记嘱托,盐城迈开建设绿色生态之城、绿色宜居之城的新步伐,努力让孩子们茁壮成长,让老年人乐享晚年,为追梦人提供舞台,让每个人都能畅享更美好的生活。
盐城,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