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2022年07月14日

梅雨期我市调引江水约为常年同期3.5倍

科学调度保障用水需求

本报讯 (陈艳 记者 夏恒瑾) 今年我市梅雨期雨量严重偏少,多晴热高温天气,河道水位总体比常年偏低。市水利部门科学应对、统筹调度,想方设法调引上游来水,调度沿海涵闸关闸保水,有力保障全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截至7月11日出梅,今年我市梅雨期共18天。全市梅雨量58.6毫米,比常年偏少74.1%。东台、大丰、滨海、响水与常年相比显著偏少6~8成,其余各站异常偏少8成以上。梅雨期间多晴热高温天气,全市平均气温29.5℃,比常年同期异常偏高4℃,全市高温日数4~6天。高温加上少雨,导致河道水位总体比常年偏低,均未出现超警戒水位,与2019年较为接近,但未达历史最低水平。

在前期调引上游来水和关闸保水的努力下,入梅后全市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干旱预警均已解除,但主要河道水位仍处于正常偏低水平。市水利部门积极协调省水利厅调引市外水源,全力调度大套一站、二站和北坍站向我市北部地区翻水,保障全市各类用水需求。梅雨期共计调引江水12.03亿方,约为常年同期3.5倍;三个翻水站翻水量分别为常年同期1.9倍、6倍、2.4倍,市内共计翻水1.703亿方;沿海“五大港”排水总量1.377亿方,比常年偏少87%。

市防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及时组织会商研判,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在继续做好当前引水抗旱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防汛防台各项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烈日高温下 畅通“城市血管” 我市全力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