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读书
2022年07月12日

湖光和海韵 尽奔眼中来

□杨长富

捧读朱国平的散文集《湖光海韵》,淡淡书香,沁人心脾。书名《湖光海韵》,自序谓为“我行走于苏州大丰两地,而大丰乃海之一隅,苏州有临湖蜗居,拜天所赐,书中内容难免沾上一些‘湖光’‘海韵’。”作者笔挟黄海之滨天风海浪,文濡江南吴地杏花春雨,披文入情,正可谓:湖光和海韵,尽奔眼中来。

集中文章,多有写人之篇。作者通过对特定人物的形象展示与性格刻画,发掘人性之美,通过他们或普通平凡,或卓越超拔的不同表现,写出他们内心的磊落与高洁,启发读者的生命自觉与担当。

如在《千秋高义一担当——访苏州义风园》一文中,作者写道:周顺昌不惧受牵连,对被阉党构陷而身陷缧绁的魏大忠给以热情款待、抚慰;周顺昌被抓捕,市民齐力相救;朝廷追究,义士挺身揽责;葛贤与其他市民一起反抗强征暴敛及后来的投案自首、刑满释放后主动为义士守墓;复社成员继承东林党人遗风,张扬正义。这些,无一不体现出一种可贵的担当精神。铁肩担道义,躯体化春泥。

另如《流萤——大表奶奶的故事》一文中,主人公大表奶奶丈夫早逝,几个女儿先后夭折,历尽各种生活的磨难,但苦难不能泯灭她心中的善良,宁可亏欠自身,也要善待他人,对家人晚辈宽厚“纵容”,对亲友邻里甚或乞丐热情接济。作者用近六千字的篇幅(文集中少有的长篇),深情回顾记忆中的大表奶奶,将她喻为“流萤之光,构成我们身边真实而切近的风景”。

本书中,作者基于对生活的细致了解与观察,写出了不少我们熟悉的身边故事。世事迷离,人间悲欢与冷暖,尽向笔下纷纭来。

《朗朗的回归之梦》叙述年轻打工者的故事。朗朗大学毕业后来苏州十年,结婚生子,按揭买房,夫妻俩在外企上班,虽说境况不错、发展尚好,但仍属月光一族。在规划未来时,他们的选择是,卖了现在的房子,分些钱给孩子小宝做首付,自己回老家住父亲现在住着的房子养老。城市之居大不易,朗朗最终还要作逃离计,城市年轻打工者生活的艰辛于此可见。

然而,面对这些问题,作者并没有消极悲观,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示出生活的亮色。在《懂我不言》一文中,作者讲述盲人按摩师刘牛的故事。刘牛在苏州木渎开一爿按摩店,能熟练地接电话、打电话,能网上购物用微信支付。生意兴隆,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女儿孝顺。在亲情抚慰和阳光普照下,刘牛这株广袤大地上的小草,虽经历风雨,却积极向上。

本书第六辑为《读书留痕》,收集了作者7篇书评(含一篇书序)。书评文字知人论世,披文入情,通过与作者心灵对话,与作者进行坦诚交流。

评论作家吴瑛的散文集《不是每一场相遇,都会恰逢其时》,作者巧妙地套用吴瑛的书名,把题目写成《每一场相遇,都被叩动心灵》,然后从“温暖的”“散淡的”“鲜活的”等几个不同的角度,总结出吴瑛该书的文字特色。结尾处,作者写道:“因为温暖,所以有了明媚;因为散淡,所以有了飘逸;因为鲜活,所以有了灵动。”并且,进一步申述:而这些,在许多篇章中,是“共生共存、浑然一体”的。这种基于对文本内容透彻理解之后的评论,既要言不烦,又能全面揭示所评书目的风格与特点。

国平的文字,新鲜生动,文笔摇曳生姿。读其文章,可以感受他锤炼语言构建篇章的深厚文字功底。如在《一蓑烟雨永宁桥》里,他写串场河和范公堤,说它们“像是老式婚姻的标本,既磕磕碰碰,又不离不弃。”《在城市的边缘》里,“我”与“微山湖”的几次“接触”,写得一波三折,波澜迭起,使读者欲罢不能。

诗人之笔,识者之思。

用中华美学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精品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