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向林 通讯员 陈志平 王勇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亲临江苏视察,多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我市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全力推动党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本报今起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专栏推出“总书记请放心”主题报道,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地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激励全市上下切实扛起“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时代使命,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串场风,拂过千年时空;建军路,见证奋斗足迹。
新的赶考路上,亭湖奋笔书写日益精彩的答卷:近日,全省2021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公布,亭湖区获评全省2021年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这是该区继迈入投资潜力、投资竞争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区高质量发展、创新等5个“全国百强区”方阵后,获得的又一殊荣;今年一季度,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列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增幅均居全市前三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外资到账等指标增速走在全市前列。
置身长三角、放眼大沿海,今日亭湖,集群成链的产业新城快速崛起,品质卓越的现代新城日新月异,多元融合的开放新城风生水起,城景一体的生态新城绽放魅力,民生幸福的首善新城充满活力,一个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区正拔地而起……
笃力集群发展,打造绿色产业新地标
“项目为零,一切为零。”亭湖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一切跟着项目走,一切围绕项目干,奋斗脚步不停,产业脉动不息。
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这是该区践行“两山”理念,集中精力打造优势产业的内在逻辑。近年来,该区顺时应势、谋划长远,突出龙头带动、集群布局、链式发展,聚焦电子信息、绿色环保、新型交通三大主导产业和现代物流,编制产业图谱,做强产业链条,全力以赴投身发展新赛道,持之以恒打造沿海地区产业新地标。
立铠精密是该区首个投资超180亿元的产业项目。为保证按时序投产达效,该区组织服务专班全天候服务项目建设,仅用6个月就建成10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43万平方米的配套设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项目建设的“亭湖速度”。今年1至4月,立铠精密开票销售100.2亿元,同比增长879.4%,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3C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的虹吸效应也快速显现,智菲、璞美、储能电站等众多上下游配套企业纷至沓来。
“亭湖速度”的动力来源于一气呵成的谋定后动和雷厉风行。近年来,亭湖区不断盘实家底,对闲置土地、低效厂房和“僵尸企业”打响“三项清理”硬仗,跑出4个月整合厂房20万平方米、投产15个亿元以上项目的加速度,一年来共清理低效厂房39万平方米、盘活闲置土地1080亩,为主导产业的“串珠成链”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仅用两年时间,该区电子信息、绿色环保、新型交通三大主导产业开票销售占比从36%增长至71%。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亭湖将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实施高企培育壮大等一系列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先后引进15名院士,建成1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落户该区的清华国家工程实验室李俊华团队获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客商就是自家,客商事就是自家事。亭湖以主城担主责的责任担当,对标更高要求更高水准,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在去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亭湖一举跃升了14个位次。“亲清亭湖”赢得了客商青睐,今年以来,该区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数列全市第三位,100个重大项目全部超序时进度实施。5月18日,该区与石墨烯散热膜、IC内存封装等20个项目集中签约,主导产业占比超80%,计划总投资达115亿元。
加快能级提升,树立沿海城市新典范
初夏时节,新洋港景观带“盐城外滩·城市阳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黄海之滨,广袤湿地茂林森森、百鸟翔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亭湖区东接黄海、西入主城,地域宽广,因曾历经9次区划调整,区域发展一度不均衡、不协调,特别是原为大市区工业重心的城北片区,因产业萎缩、配套落后,片区发展停滞不前。对此,亭湖区积极策应市委、市政府城北大开发决策部署,以“阳光、公正、廉洁”征迁赢得群众信任,8个月征收房屋2.1万户,腾出空间1万余亩,开工建设安置房、市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等项目205个,为推动城北破茧成蝶、焕发新机贡献了亭湖力量。
近年来,亭湖围绕打造“五新”主城的发展定位,坚持一体开发城北、城东、城中三大片区,下足“绣花针”功夫,用好“工笔画”技法,全域覆盖勾绘“留白”区域,从郁郁葱葱的海滨林场到四季见绿的绿色项圈,从姹紫嫣红的城市公园到遍地开花的口袋公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高端资源陆续集聚,主城能级接续提升,成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物多样性永久会址,万豪酒店、瓢城绿廊、爱琴海购物公园、东亭路便民街等一批城市功能配套精彩亮相。
城市的更新,首先是观念的更新。亭湖重点打造的地标性商业综合体竹林大饭店(盐城民俗博物馆),就是将闲置楼宇变身网红景点的“观念之变”,自去年10月开业以来,以浓缩版的盐城老城为载体,展示着极具本土特色的市井人文,不断刷新全市商业体单位面积客流新纪录。随着盐城电影院、浠沧商业街等项目的实施,建军路核心商圈成为盐城“新街口”和沿海老城有机更新的新典范。
同样,一度交通偏僻的青墩老集镇,借势于立铠智造产业园的托举,以“产镇融合”理念焕新打造“青年小镇”,成为产业园区员工们的生活乐土。目前,该区随着鹤里渔乡等122个项目的实施,城东片区活力元素更加丰富。
共享发展成果,建设民生幸福新家园
5月27日,走进亭湖第一小学项目建设现场,工地上塔吊、挖掘机、搅拌车等频繁运转,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奋力赶工期。工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力争7月份竣工交付,可满足54个班级2430名学生的就学需要。去年以来,亭湖顺应群众“读好书、上好学”的期待,加大区内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新改和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18所,教育资源供给持续优化,“优学在亭湖”成为提升主城首位度最有分量、最有价值、最有竞争力的金字招牌。
“发展的成果,要让人民群众共享。”近年来,亭湖坚持优质均衡、共建共享,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民生领域投入占财政支出超八成,“优学在亭湖”“医享在亭湖”“宜居在亭湖”“悦游在亭湖”等品牌深入人心,让群众收获一个个“小确幸”,感受一份份“大温暖”。
“过去说自己住在万户新村都觉得脸红。现在再提万户新村,就有了十足的自豪感。”5月25日,在新改造的万户新村小区,一位居民的大实话,让记者真切地感受到新旧之变带来的民生幸福感。放眼望去,过去典型脏乱差的老旧小区通过综合整治得到“新生”,外立面墙焕然一新,沿街店铺统一出新,区间道路宽敞平坦、停车位整齐划一,充满现代城市感又怀有“老盐城味道”的市井画卷缓缓展开。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亭湖区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件惠民实事。2021年,亭湖完成棚改5500户,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1个,新开工安置房17300套,惠及群众超5万人;稳定就业岗位1.5万个、新增就业8050人;累计发放富民创业贷1.29亿元,扶持创业1020人,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9335元……“亭湖越来越好了”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