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周刊
2022年05月30日

深度挖掘世界自然遗产品牌价值

着力推动黄海湿地旅游高质量发展

张伯铭 张鸿凯 杜进进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东方湿地、鹤鹿故乡、银滩海韵、水绿盐城”旅游品牌打造,以黄(渤)海湿地申遗成功为新起点,积极发挥世遗优势,不断优化湿地资源整合,加快推进景区建设和产业链延伸,着力推动黄海湿地成为“共建共享、永续利用”的和谐遗产地和江苏东部沿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我市黄海湿地旅游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资源整合度不高,开发不充分,黄海湿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现实的旅游发展优势。

随着黄海湿地成为世界自然遗产,黄海湿地旅游正加快走向全球。我市须抢抓申遗成功重大机遇,深度挖掘世界自然遗产示范效应和品牌价值,着力推动黄海湿地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湿地生态势能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动能。

切实把加快推进黄海湿地

旅游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

建议把黄海湿地旅游发展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纳入政府年度目标任务综合考核;成立黄海湿地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黄海湿地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旅游发展工作的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

要将黄海湿地旅游作为全域旅游发展试验区,结合黄海湿地所涉及的县(市、区)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推动黄海湿地旅游高质量发展。建立黄海湿地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推动旅游资源整合利用、开发建设,推进旅游开发管理机制体制改革创新。

要积极探索建立黄海湿地国家公园。加快成立盐城黄海湿地旅游研究中心或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研究基地,整合旅游业研究力量和资源,建立旅游专家智库,加强黄海湿地旅游经济发展研究,定期组织专家论坛和咨询活动,为黄海湿地旅游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要加大资金投入,设立黄海湿地旅游发展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发展黄海湿地旅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投资多元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发挥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鼓励县(市、区)设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

要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细化信贷、用地、税费、人才等政策。强化用地保障,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土地供应管理政策前提下,适当增加湿地旅游发展供应量,积极支持利用荒地、荒坡等开发旅游项目。

坚持高起点高定位

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要以建设性、标志性、功能性旅游项目为关键,高标准推进黄海湿地旅游业发展。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统筹推进黄海湿地生态旅游产业集聚、项目开发、业态培育和服务体系建设。

要严格按照《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和《盐城黄海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三年行动纲要(2019-2021)》要求,合理进行生态旅游功能分区规划,对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及相关保护与开发活动作出明确规定。突出湿地生态特色,兼顾旅游者类别、兴趣及需求,突出规划的通达性、展示性、参与性、配套性和统一性,合理规划设计生态性旅游景观、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与旅游活动。

着力创塑特色旅游品牌

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全市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串景成线。东、中、西三线并进,分别打造世遗风光、生态康养、海盐文化、城市湿地、湖荡湿地等主题线路。在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树立“精品建设,龙头带动”指导思想,对照加快旅游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的相关要求,确保每个县(市、区)都能有1到2个拳头产品,加快精品景区、线路和龙头项目建设。

要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积极推进湿地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科技、体育、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开发海洋旅游、研学旅游、科普体验、夜间旅游、特色度假、商务会展、候鸟式旅居等特色旅游,丰富实景式、体验类、互动性功能项目,开发东沙探险、空中旅游等新兴旅游项目,推进旅游由“被动参观”向“互动体验”转变、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加快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要完善宣传营销体系。加强部门联动、市县联动,不断整合全市营销资源,有效打破各地孤军奋战、各自为战的旅游营销格局。要构建一体化营销体系,突出运用新媒体平台,有效增加黄海湿地旅游宣传频率。要加强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淮海经济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沿海城市、高铁沿线和飞机到达城市的旅游宣传合作与联动,建立资源互补、客源互送、市场共建、利益共享的联合营销机制。要创新营销手段,按照“全媒体联合、多活动结合”思路,注重线上与线下旅游营销互动、传统与新型推广平台结合。

要充分发挥景区(点)、饭店、旅行社等市场主体作用,变政府单一营销为政企合力营销,变企业被动营销为企业主动营销,加快由传统营销向智慧营销转变。推动旅游景区(点)、旅行社、旅游饭店、文创等各类旅游企业互联网在线营销,建设覆盖游客旅游全过程咨询、导览、导购、在线支付和分享评价等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

要优化旅游交通体系。大力推进精品线路畅通工程,优先实现景区(点)综合交通网络及交通枢纽连接,开通旅游专线公交和定点客运班车。加大景区(点)内道路、通讯、水电、酒店、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旅游交通条件,推进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形成市区至主要景区间的快速联通、无缝对接,提高旅游景区(点)可入性、通达性,切实解决“进不来、走不快、不串联”的问题。

要健全、完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设立基金奖励和股权激励方式,建立企事业机构旅游管理人员引进和培育市场化机制。加强与国内、省内、市内高校和大型旅游企业合作,建立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加强与环黄海区域大院大所科研合作,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进驻设立研究机构,加大重点人才引进力度。

(张伯铭为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四级调研员;张鸿凯为中通服网盈科技有限公司盐城分公司工程师;杜进进为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科长。本文为盐城黄海湿地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2022年第一期开放课题立项课题“加快推进盐城黄海湿地旅游发展研究”<22HZK02>阶段性成果)

没有上一篇了... ... 在新的赶考路上接续谱写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