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生
2022年05月26日

如何科学防治骨质疏松症

编者按: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推进“健康盐城”建设号召,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发挥名院、名科、名医的优质医疗资源和专家人才优势,进一步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联合市卫健委和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定期邀请上海盐城医疗专业协会专家全面系统地进行健康知识科普,敬请关注。

名医名片

沈龙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博士后,师从我国著名骨科专家曾炳芳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擅长骨与关节创伤的治疗,年手术量600台。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小儿骨科专业委员会Perthes病学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上海市科委面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20篇,总影响因子>100。获授权专利12项。《国际骨科学杂志》特邀英文编辑、Scientific Reports杂志编委。参编参译中英文专著3部。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患者平时无明显不适,直到发生骨折才会有疼痛、活动受限。据预测,到2035年,我国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将达到466万。

骨质疏松症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继发性的骨质疏松症是因疾病或药物的使用引起。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两型:Ⅰ型好发于50至65岁的绝经后妇女,病因为雌激素水平降低而导致骨吸收增加。Ⅱ型与老化相关。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无外伤或轻微暴力即可引起,又称为脆性骨折。最常发生在髋、腕、肩关节和脊椎骨。其危害性极大,除导致残疾、生活质量降低外,患者死亡率会成倍地升高,研究发现,65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后1月死亡率为10.5%,1年为27.3%。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

骨密度的检查对于早期诊断骨质疏松非常重要。另需抽血检测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低骨密度同时合并高骨转换率则提示骨折风险高。患者发生脆性骨折后可出现肿痛、畸形、骨擦音以及异常活动,但也可无这些典型表现。除了病史、症状和体征外,X光拍片和CT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必不可少,核磁共振检查可发现隐匿性骨折,还可以评估脊柱椎体骨折的神经压迫情况。脆性骨折需要和转移性骨肿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相鉴别。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基本原则有四条: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根据患者全身状态和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非手术或者手术复位固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内固定或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于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可选微创手术,经皮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进行治疗。发生于肩部肱骨近端的脆性骨折,若移位较小,或患者不能耐受手术,可采取颈腕带悬吊固定;对于骨折移位程度大的患者,目前仍主张手术。发生于腕部桡骨远端的脆性骨折,手法复位后可以恢复的,尽量选择石膏或夹板固定。如果手法复位失败,才需考虑手术。

药物治疗包括三种: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这两种基础药物再加上抗骨吸收或者促骨形成药物。抗骨吸收药物常用者为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地诺单抗注射剂等,其中双膦酸盐是一线药物。促骨形成药物包括甲状旁腺激素片段。

物理疗法简便、无创,具有镇痛、消肿以及促进骨折愈合等作用,可以根据具体病情选用。脆性骨折恢复较慢、康复期相对较长,对于康复训练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主动运动和被动活动相结合,循序渐进,尽量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范围。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

预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防骨折的发生,二是预防再次发生骨折。发生骨折之前的干预,是其关键所在。此外,跌倒史是预测严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独立的重要因素。针对导致老年性骨质疏松和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可采取预防方法,主要包括:

(一)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增加饮食钙的摄入是首选,饮食中钙不足者,则需要额外补充。50至70岁的男性患者,推荐钙摄入量为1000毫克/天,对于≥51岁的女性和≥71岁男性,推荐钙摄入量为1200毫克/天。

(二)负重和肌肉力量训练:建议散步、慢跑、太极拳、爬楼梯、跳舞和网球等运动以及瑜伽训练等。我们主张从青少年开始就关注骨健康,在25至35岁时通过锻炼提高骨量和肌肉质量,中年以后按照“存钱不如存肌肉”的理念来注重健身;老年后按照“脆性骨折一次就足够”的观点综合介入,防止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三)预防跌倒:通过对患者教育、设置环境和家庭内部的安全设施、对于医疗相关的跌倒风险的评估后干预、骨健康评价与优化以及采用物理疗法以改善患者机动性、步态和平衡等多方面进行。

(四)戒烟和避免过量饮酒:吸烟会增加老年女性骨折的风险,尤其是脊柱椎体的骨折。过量的饮酒对于骨健康有害,并且还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名院名科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骨科始建于1959年。1963年完成世界首例“断肢再植”,被誉为“断肢再植”的摇篮;1985年发明“中国手”。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创新发展,上海六院骨科已经成为集医、教、研、康复、科普及创新转化为一体的骨科专科航空母舰,2020年中国医科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专科排名第一。

该科拥有创伤、修复(矫形、手外及显微外科)、关节、脊柱、运动医学、骨肿瘤、小儿骨科、足踝外科等8个亚专业,骨科医生251人,专职科研相关人员34人,年手术量4.5万台。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际培训中心2个、科研平台4个,获得包括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等奖项10项。2020年获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国内外学术领域担任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亚太区主席及中国区资深理事、亚太显微修复外科学会主席、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等兼职。

业务“不断档” 服务“不打烊”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