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 记者 张兆领
5月10日至11日,全市高质量发展项目观摩推进会在盐都成功举办,与会人员被盐都区高质量项目现场震撼的同时,也被沿途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惊艳到了:一个个农房改善项目加速推进,一座座农业产业基地生机勃发,一项项农旅融合规划振奋人心……
疫情阻止不了盐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今年以来,作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的盐都区乡村振兴喜讯不断:获评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县;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1个、省级传统村落10个;蟒蛇河水上文化旅游、125省道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331省道都市休闲旅游“三条廊道”,成为网红“打卡地”。
“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要求,盐都区全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让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渐入佳境。
农房改善因地制宜 建设美丽乡村
五月的尚庄镇塘桥村,处处是鸟语花香。村庄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和谐,新老村庄有机融合,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该区农房改善的一个缩影。
农房改善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建设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正如副市长、区委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娟所言:“要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建优新型农业社区,改造提升老旧村庄,持续擦亮生态底色,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以来,盐都区以农房改善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全力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通过“宅基有偿退出一批、有序集中新建一批、保留改造提升一批”的方式,全力推进农民群众住房改善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为了突出美丽乡村建设,该区压实工作责任,做好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与提升工作,累计改善农民住房1.17万户,打造全市农房改善新标杆,把进城入镇和原地翻改建作为重点,推动农民实现“城镇安居梦”。
同时,着力塑造省市级特色田园村庄,向125、331省道和蟒蛇河沿线倾斜,围绕拓展“盐途美”内涵,将美丽宜居乡村串珠成链,形成集聚效应,打造一批示范带,推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再上新台阶。
优化人居环境 发展产业富民
发展产业富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如今的大冈镇佳富村“风景佳、百姓富”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白墙黛瓦、小飞檐、红宅门,一排排整齐的小楼房矗立着;整治一新的小河,波光粼粼;干净整洁的乡村旅游道路,直通各家各户;微风吹过,从农家果园里飘出醉人的桃果香……这画卷告诉人们:产业兴,则百姓富。
“特色桃果产业是佳富村的支柱项目,桃果产业园规模达4500亩。”园区负责人陈金德说,园区年生产时令鲜果4000多吨,效益8500多万元,带动500多名农民入园就业,农民人均年增收2万元。佳富村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文明村、省特色田园乡村和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村、特色桃果产业村和红色文化村。
近年来,盐都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位列全省第一等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电商发展等涉农工作得到省政府肯定,获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和“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打造特色“旅游+” 农旅融合新气象
有别于塘桥村、佳富村的盐都区郭猛镇杨侍村,则通过打造特色“旅游+”,展示农旅融合的新气象。该村的乡村别墅错落有致矗立在绿荫中,宽阔的道路通向杨侍生态园。这里不仅是游客体验“农家乐”康养胜地的新选择,更是村民开启现代化农村生活的新起点。
随着盐都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特色美丽乡村也迎来发展机遇。近年来,盐都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休闲乡村建设目标,依托里下河独特的农耕文化和水乡禀赋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互联网+”,成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美丽休闲乡村发展之路。
农旅深度融合发展,杨侍农业园的美食旅游、国胜家庭农场连栋大棚的草莓高架无土栽培、锦叶玫瑰园等一批特色高效农业项目,获得国家、省、市的好评,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齐心激发向上的力量,答好乡村振兴的“时代之问”。如今盐都的美丽乡村建设图景已豁然清晰:整洁有序的道路街巷,宽敞明亮的农家小院,水清岸绿的生态河道,历史文化和现代元素在这里交相辉映,产业和城镇在这里有机融合,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