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梦 祁宗华
“二姐,老区人民没有忘记你,你至今活在盐城父老乡亲的心中。今日之盛世中国,就是你当年追求的模样。”5月20日下午,在华中鲁艺王海纹(本名俞中和、“一件旗袍的故事”主人公)的《烈士证明书》捐赠现场,王海纹妹妹俞芷青写给二姐的这封信,让与会者唏嘘不已。
当天下午,盐城市“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新四军纪念馆举行,盐城青年抗疫主题宣传片《强国复兴有我:致敬每一次全力以赴》首发,一批批青年人发出“强国复兴有我”的豪迈誓言。
主题宣教活动在历史舞剧《烽烟桃花飞》中拉开帷幕。当年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有志青年投身抗日救亡,赶赴盐阜区参加新四军,上海滩富家小姐王海纹便是其中一员。她在高中毕业之际瞒着父母离开家,只身来到盐城,成为华中鲁艺的一名文艺战士。
1941年7月,日寇对盐阜区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大“扫荡”,王海纹随200多名鲁艺师生一起转移。7月24日凌晨,辗转至北秦庄(今建湖县庆丰镇境内)时,遭遇日军偷袭,丘东平、许晴、王海纹、季慧等不幸壮烈牺牲,王海纹年仅17岁。她的战友回忆说,如果王海纹能活到新中国成立后,也会成为像白杨女士那样的艺术家。
“今年7月24日是王海纹逝世81周年的日子,她要活在世上的话,也是个近百岁的老人了。可惜的是,她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却永远付出了青春韶华。”新四军纪念馆文史部主任周振华深有感触地说。
去年5月,清华大学退休教授俞芷青委托,《盐阜大众报》记者帮助办理其二姐王海纹的烈士证明。接受这份沉甸甸的委托后,本报记者展开多方走访,多部门联手协助。今年3月30日上午,清华大学民政科和居委会的同志,将民政部颁发的王海纹《烈士证明书》送到俞芷青家中。
“在清明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我的思绪又一次飞向你的身旁,飞到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飞到了你在建湖的墓碑旁。我多么想再来和你说说心里话呀!”活动现场,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饱含激情地朗诵《81年后写给二姐的信》,如诉如泣的思念让现场不少人眼含泪花。
由于疫情,再加上俞芷青已88岁高龄,行动不便,她再次委托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将王海纹《烈士证明书》捐赠至新四军纪念馆,与王海纹烈士生前的旗袍等物件共同展出,教育下一代、勉励后来人。
活动现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强受王海纹烈士亲属委托,向新四军纪念馆捐赠革命烈士证明书和家书,遂了老人全家的心愿。新四军纪念馆馆长仇金标向受委托方颁发收藏证书。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盐城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从泰山庙、新四军纪念馆到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碑、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殉难烈士纪念碑,有248处红色遗存染就城市永恒底色,有128位烈士英名成为镇村光荣名片。新四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铁军精神”,流淌在盐阜人民的血液里,成为盐阜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先烈的英勇奋斗,换来今天的岁月静好。盛世中华万山红遍,盛世中华如你所愿。”参加活动的团市委副书记万强说,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致敬英雄!英风浩气凯歌以行,英雄史诗气壮山河。我们正在享受你们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今后也将像你们一样,勇往直前,强国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