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琰
近日,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绘就我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建设中医药强市
日前,市卫健委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崔国静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告诉记者,“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规模效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中医药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水平、可及高效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建设中医药强市,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
为此,我市将重点加快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临床诊疗能力建设和特色传承创新、加速培养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梯队、推动“互联网+”中医药信息化发展、推动中医药相关健康产业发展。同时,加强市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该院传承创新工程项目投入运行,充分发挥龙头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和内涵质量建设,到2025年,综合实力达“苏北苏中领先、省内一流、全国百强”。
我市全力推动县级中医医院“升等晋级”建设,到2025年,东台市中医院巩固发展三乙成果、争创三甲中医院,大丰、射阳、滨海、阜宁、响水中医院力争建成三级中医院,盐都新建一所二级甲等中医院,各地结合自身实际依托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一所中医特色明显的中西医结合医院。
夯实中医药根基
此外,我市还将加强村镇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功能建设,到2025年,全市建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标准中医馆数量占比达80%(其中四级标准达到30%,五级标准达到20%),95%以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阁)达到建设标准。
发展非中医类医院中医药综合服务,到2025年,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中医药房100%达到国家标准,妇幼保健机构按要求规范设置中医妇科、儿科和中药房。推进社会办中医机构发展,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在基层投入举办肛肠、妇儿、骨伤等非营利性中医医院和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护理院(站)等健康服务机构。
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鼓励设立中医药服务个性签约包。推进发展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加强中医药特色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推进中医传统康复治疗与现代康复医学融合;二级以上中医院全部设立康复科。
培养中医药名家
推动中医医师技术后备人才培养,中医住院(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结业合格率90%以上,到2025年,组织100名青年中医跟师传承学习,100名临床类别医师参加西学中培训,500名基层卫技人员进行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基层中医药人才“县管乡用”培养使用政策,加强中医全科、助理全科医生培养,开展基层在职在岗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逐步建立基层中医药人才的稳定保障和长效激励机制。
加强中医药临床诊疗能力建设和特色传承创新,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到2025年,申报争创1个以上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或中医专科临床诊疗中心,建设15个以上省级、75个以上市级中医重点专科。推动中医药临床科研协同创新,依托市中医院建设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全市每年申报中医药临床科研项目20项以上。
同时,提升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能力,加强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建设,健全中医药急诊急救体系和应急救治专家队伍。加速培养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梯队,拓展中医药人才培养师承模式,到2025年,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地区、单位覆盖率达100%,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达标率90%以上;推进设置名老中医药专家或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实现中医药人才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大力培养中医药高层次名医名家,到2025年,推荐命名一批省、市名中医,设置30个左右名医工作室。
弘扬中医药文化
推动“互联网+”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到2025年,市(县)公立中医院电子病历运用水平4级以上,建设互联网中医医院1所以上。构建中医药信息数据网络平台,到2025年,基层中医信息系统平台建设达到标准;65岁以上老年人和0至3岁儿童等重点人群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达60%。
推进中医药相关健康产业发展,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和产业发展,建设现代化中药生产企业、中药特色产业园和中药产业基地。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到2025年,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融合相关产业发展,市一院改扩建老年康复医院,市中医院等三级中医院均规范设置老年医学科;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协同培育健康体验旅游、健康小镇养老养生服务项目,建设长三角(东台)康养小镇。
传承弘扬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开展《中医药法》《江苏省中医药条例》社会宣传,进院校、进企业、进基层宣传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弘扬“大医精诚”中医药文化和白衣天使抗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