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兵
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持续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发展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战略和理论主题。在此背景下,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与斯大林等经典作家国家治理思想的历史与逻辑展开研究,探寻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规律与趋势,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体系中,“国家治理”是一个隐性范畴,涉及对国家治理目标、依据、限度、空间、有效性等深层本体论层面的思考,为思考如何建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理论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资源。当然,对“国家治理”这个概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作出明晰阐释,但他们在《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国家与革命》等文本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治理制度及其实践展开批判;就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秩序、目标以及治理模式提出设想;依据巴黎公社和苏维埃俄国的革命建设实践对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进行理论探索和总结,对推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在确切意义上,强化对国家治理问题的历史逻辑梳理,有助于从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层面加强国家治理,有助于克服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治理观念及治理制度、体制障碍,加快解决一些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和治理矛盾,缓解国家治理能力不足而引起的失序和冲突,维护社会整体稳定。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社会不公正、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治理矛盾和问题相当复杂。中国治理的变革已进入深水区,许多治理矛盾与治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如东部与西部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三大产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驱动能力不强,产业间发展不协调;社会成员间不公正、不信任感增强,贫富间矛盾突出。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将制约中国发展壮大脚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治理问题与矛盾,中国要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强化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力度,转变传统国家治理理念,依法有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
另一方面,采用构境论和文本学等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著作文本进行深层解读,揭示其国家治理思想生成的历史逻辑,还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国家治理思想的“历史原像”,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国家治理的分析,蕴含在其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不断运动的历史性分析中,所以运用历史主义方法探讨治理背后社会问题变迁的历史逻辑,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国家治理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全方位比较,揭示“治理”范畴蕴含的意识形态性,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作者为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历史逻辑研究”和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国家治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系《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历史逻辑》一书的观点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