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民
2020年初以来,我们已与新冠病毒较量了两年多时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取得了抗疫的伟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面对当前变异毒株传播的新特点,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发扬伟大抗疫精神,始终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防控措施,更为精准有效地织密疫情防控网,注重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应对和处理当前复杂的疫情态势,争取把因疫情防控对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注重系统思维,避免各自为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疫情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有序进行。当前我市既要立足本地区防控需要,也要考虑全国和重点地区的疫情防控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统一调度下采取相应防控举措,避免政出多门,随意放松或收紧政策措施,防止因各地尺度的不同,造成类似群众“上了高速却无法下高速”等各种生产生活中的无奈与不便。疫情防控不仅涉及卫生防疫、人员限流,还涉及“米袋子”“菜篮子”“钱袋子”,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统筹兼顾做好安排,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压紧压实各个责任主体,把各方力量聚集和调动起来,汇聚同心战“疫”的磅礴力量。
注重精准思维,避免敷衍保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精准思维习惯。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链条精准防控“动态清零”阶段,要用更为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投入更低的社会成本,获得最优防控成效。这次疫情在全国部分地区的反弹有其新特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更为“狡猾”,其传播的隐匿性、快速性特征非常明显,感染人群中无症和轻症占有较大比例,所以在防控措施上要根据病毒的特点,采取“敌变我亦变”灵活而精准的策略,一味地习惯于“老套路”会付出更多社会成本。地方疫情防控管理者始终要做精准思维的实践者,避免刻板保守的路径依赖,要克服过度防控、粗放式防控、应景式防控等不良倾向,根据平战结合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针对当前全国和周边疫情形势,我市适当升级防控水平是完全必要的,其中防控精准化升级也应成为重要内容,因为它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治理水平。要借鉴吸收各地精准防控的好做法,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做好流动人员精准筛查,对于涉疫风险人员要及时安排管控隔离措施。要加强基层社区防控力量,充分发挥辖区所在单位、网格员、志愿者、小区物业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作用,落实落细各项防控要求,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在防控中特别要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既要做到先病毒一步,第一时间掐断传播链条,又要做到保证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实现治理效能最大化和社会成本最小化,将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实效性。
注重法治思维,避免随意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我国已建立比较完备的疫情防控法律制度体系,实施好这些法律法规是疫情防控取得成功的关键。疫情防控考验各级管理者法治思维能力,它看似不难拥有,但实践中却经常缺失。因为疫情防控是事关重大公共利益的工作,也是被赋予了重要政治责任的工作,所以它往往具有某种权力优先性特征,有些管理者认为疫情防控可以将法律规范放在一边,于是我们有时会看到个别地方疫情防控政策层层加码,随意升级管控措施,擅自扩大风险地区范围,任意延长隔离观察时间,将涉疫人员个人信息在网上公开,这些都说明提升各级领导者的法治思维能力是一项相当迫切的任务。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各级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中都应学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本领,不仅要让疫情防控工作依法推进,而且要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注重底线思维,避免“蚁穴溃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面对本世纪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全球性危机,新冠疫情无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重大挑战,针对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疫情反弹的现状,我们既要保持自信、从容面对,又要慎终如始,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做好应对风险的万全之策。
精准防控要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要知道“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稍有懈怠就可能造成“蚁穴溃堤”的后果。疫情防控组织者一定要周密安排,通过细致的摸底排查,堵上每一个风险点和漏点,同时要制定疫情处置预案。我市已进行多轮全员核酸检测演练,也证明了盐城在疫情防控中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只有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才能使防控工作做到常备不懈、游刃有余。我们相信拥有铁军红色基因的盐阜人民,一定会用疫情防控的骄人成绩,为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为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