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晚报

03

张同祥:快板里飞出幸福歌 2022年04月17日 盐城晚报 03版 银发

张同祥打着快板,走街串巷宣传疫情防控。张建忠 摄

“全民检测做核酸,提醒大家切莫拖,经过筛选无感染,让你心情全放宽……”面对形势严峻的新冠疫情,在射阳县临海镇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有一名年近古稀的老者,打着诙谐幽默的快板,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最新政策,他就是射阳县临海镇老党员张同祥。张同祥退休以后,组建了临海镇农民快板队、临海镇“百姓名嘴”工作室,十年来,他和他的“快板队”始终活跃在基层一线,将党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

张同祥出生在临海镇的中五村,或许是天赋使然,年幼时他便熟练地掌握了顺口溜,随后慕名拜在临海中学一姓陈的老师门下,正式学习快板。20世纪70年代初,刚进文艺宣传队的张同祥,自告奋勇第一次创作演出《大老赵上夜校》的快板段子,引起观众强烈反响,从此踏上“创作之路”。他编演的《节约一分钱》《王老二科学种田》等快板段子,在当地一度被传颂。2011年,已至退休年龄的张同祥,毅然决定留在临海镇,继续进行快板创作。他自费4万元购置服装道具,牵头成立由12名农民文娱骨干组成的快板队,先后创作编排近400首红色快板段子,演出近千场次,观众达50多万人次。他还自发将快板词汇编、印发近万册,免费赠送乡村干部、图书室及文艺爱好者。

快板想出彩,本子是基础。多年来,张同祥坚持每天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及时掌握中央、省市县最新政策动态,第一时间写出好本子。他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快板说唱段子,蕴含着务实的政策宣传、真实的基层呼唤、简单的处世哲学。“土”得掉渣,却“天然去雕饰”,让人如沐春风。

有人说,快板是民间技艺,难登大雅之堂。在临海镇,张同祥的“土味”快板队“粉丝”如潮;在上海,这支队伍依旧能闯出一片“天地”,2015年,他们受邀赴沪上演出,500多人的剧场内座无虚席。为提升队伍层次,张同祥多次登门,请老艺人陈德忠“出山”担任快板队的顾问,还安排骨干队员赴京拜师学艺,对单口、对口、群口等快板技艺糅合创新,不断增强艺术感染力。快板以外的红色宣传,他也在进行。2018年,临海镇成立“百姓名嘴”工作室,张同祥勇挑重担,组织开展的活动,在当地引起反响。

快板里飞出幸福歌谣,快板里吟诵时代声音。张同祥始终践行着初心使命,用辛勤的汗水,书写下属于自己的人生诗行。

郭开国 王奕涵 记者 张长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