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消费
2022年09月06日

绿色生态养殖 严格质量把关

陈长荣大纵湖大闸蟹“抢鲜上市”

满载而归

养殖基地一瞥。 (市特产商会供图)

□记者 姜琰

“西风响蟹脚痒,中秋正好吃蟹黄。”双节将至,盐城大地瓜果飘香、五谷丰登、蟹肥鱼美,久负盛名的陈长荣大纵湖生态大闸蟹也于9月3日“抢鲜上市”了。

“养蟹,水质很重要。我们大纵湖的水质清澄无污染,水草茂盛,生态条件非常好。从今年的养殖行情来看,9月初尝鲜,蟹肉鲜美;10月初食蟹腿,雌蟹黄满;此后将是最好的吃蟹季节,公蟹母蟹都完美。”盐城大纵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市特产商会会长、陈长荣大纵湖大闸蟹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长荣告诉记者,今年我市各地持续高温,中秋前上市的大闸蟹产量相对减少。因此从捕捞的情况来看,物以稀为贵,今年同期的蟹价也相对有所上涨。

“‘好湖好水出好蟹’。大纵湖是我们的‘母亲湖’,自古便是大闸蟹的故乡。”陈长荣告诉记者,大纵湖区碧波荡漾、风光无限,水源优质、气候适宜,螺、蚬、蚌、鱼虾、水草等天然饵料丰富,这里养殖的大闸蟹具有“劲大肥满、鲜腥甘脆”的独特品质,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养大蟹好蟹,水质最重要,大纵湖湖水保持在二类水质,其水质条件非常好。作为产自“水乡明珠”大纵湖的著名地标水产品,陈长荣生态大闸蟹通过精选蟹种、生态养殖的方式,造就了其卓越品质,如今在盐城市场上几乎成了大纵湖大闸蟹的代名词。

大纵湖,自古便是大闸蟹故乡。清乾隆七年《盐城县志》载:“春有条虾、秋有河蟹,产于西乡湖荡中,味较他处独美”。1910年,大纵湖大闸蟹在国际南洋劝业会上获得一等奖。好蟹“生态造”,陈长荣大纵湖大闸蟹通过绿色筑底、品牌镶金,充分发挥了原产地产品独特的生态品质优势。

“品质无小事,在大闸蟹的生态养殖中,我们对水质、饲料实施科学管控,全程只投放‘三荤三素’和配合性饲料。”陈长荣向记者介绍,“三荤”即螺蛳、小杂鱼、小海鱼,“三素”即水草、玉米、豆粕。全程绝不使用违禁药物和激素制剂,让大闸蟹充分享受生态环境自然生长,确保了每只大闸蟹的生态品质。

“从蟹苗的选购培养和水环境监测、蟹饵的科学搭配、成年蟹的质量监测到分拣上市,我们都全程跟踪掌控,以确保每一只大闸蟹的品质优良。”一只蟹想要“爬上”老百姓的餐桌,必须经过多道严苛的选蟹标准,从挑蟹、分蟹、绑蟹、包装,再到将品牌防伪标志烙印在蟹壳上,陈长荣对每道生产工序都严格把控。选蟹坚持外贸标准,平均10只里才选3只,确保让市民吃上保质保量的新鲜大闸蟹。由于质量严格把关,陈长荣生态大闸蟹受到了市场青睐。

大纵湖地处里下河洼地,水网稠密、沟河众多,具有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目前,盐都区初步形成蟹苗培育、成蟹养殖、外贸加工、冷链物流等一条龙产业体系,并被中国河蟹协会认定为“中国河蟹之乡”。为优化养殖结构,该区积极推行生态混养和无公害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河蟹规格和品质。品质升级放大了品牌效应,该区以大纵湖大闸蟹精品园为核心区域建成了全市唯一的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陈长荣大闸蟹精品园还通过了市级认定。

“1×1等于1,但如果将前面的1视为资源,后面的1视为科技,资源与科技的结合,产生的效果必然在10倍以上。”为此,陈长荣坚持走科技发展之路,在现代渔业产业园核心示范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与上海海洋大学、省淡水所、淡水渔业中心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围绕河蟹产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研究。着力解决河蟹病害防治、高效养殖模式、新品种引进与推广、水体生态环境营造、物联网的应用、新型渔业机械推广使用等问题。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养殖科技应用水平。

30多年的养蟹历程,陈长荣大纵湖大闸蟹经历了从大养蟹到养大蟹再到如今生态蟹养殖的蝶变。近年来,陈长荣利用大纵湖的天然优势,采用科学高效的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在大纵湖创建了以大规模螃蟹养殖为主的高效渔业养殖示范基地,并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农户+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态势。通过养殖基地的创建,推广高效养殖模式,发挥科技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推动了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其基地还被命名为“盐城市陈长荣大纵湖大闸蟹生态示范园”。与此同时,陈长荣大纵湖大闸蟹先后获得“盐城八珍”“盐城十大名产”“省名牌产品”“国家绿色食品”“盐城伴手礼”等荣誉称号,其公司也发展成为集养殖、批发、零售、专卖、外贸和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公司。

没有上一篇了... ... 加强特殊食品生产企业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