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雪峰 程兰霞
坊间一直有个说法,老盐城电影院正门上方镌刻的“盐城电影院”5个大字,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但也有人质疑,认为不是郭沫若先生亲笔写的。当然,1956年盐城电影院初建时,通信手段极为落后,怎么请到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呢?记者历经波折,终于寻找到知情人——87岁的盐城老电影人朱明生。
◆ 写信求字
“‘盐城电影院’5个大字是我父亲朱玉同写信从郭沫若那里‘求’来的,了解情况的都已经过世了,现在只有我能说清楚。”7月29日下午,问及当年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盐城电影院”5个大字怎么来的,家住市区小海新村的朱明生老人思维立刻清晰起来,思绪飞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将父亲朱玉同的求字过程娓娓道来。
朱明生今年87岁,在家排行老二,父亲在原盐城专区文化部门工作。“1954年我19岁。那时候政府开始筹建盐城电影院,由于缺人手,父亲的同事建议让我报名,先参与电影院建设,然后学放映。他们说,有了技术,不愁没饭吃。”朱明生回忆道。后来,请哪位名家题写“盐城电影院”的难题摆在大家面前。大家都在发愁,朱玉同冥思苦想,突然想到始创于1937年的射阳码头小学,其校名就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
朱玉同毛遂自荐写信给远在北京的郭沫若先生。他在信中写道:盐城是革命老区,物质条件匮乏,群众文化娱乐场地和设施比较简陋。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政府兴建电影院,恳请郭沫若先生为盐城电影院题字。
◆ 北京回信
半个月后,朱玉同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信,里面有一张写有“盐城电影院”竖形字条,左下角落款:郭沫若。
“有人说‘盐城电影院’5个大字不是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寄过来的,是从郭沫若先生曾经写过的一封信里面的字剪来的。还有人说,郭沫若先生将‘盐城电影院’5个大字写在信封上面,还留言盐城就有人能写,何必找我,这些说法都没有根据。”朱明生说,“郭沫若先生应该是出于对盐阜老区的关怀角度出发题字的,并不是大家传说的那样。后来郭沫若先生还为胜利剧场、龙冈中学、盐城淮剧团题过字。”
郭沫若先生为何欣然为盐城电影院题字?与盐城又有何渊源呢?通过走访,记者了解到,大丰区方强社区因纪念牺牲于此的方强烈士而得名。方强原名袁文彬,是郭沫若的亲密战友。1937年8月13日,郭沫若组织战地服务团,袁文彬受郭沫若的委托,担任战地服务团第1团团长。1940年,袁文彬来到盐城工作,改名方强。不久,盐东行署成立,方强担任行署主任。1941年10月,方强遭遇敌军突袭,被捕后牺牲。
“我父亲也是老革命,也参加过不少战斗,如果健在的话快110岁了,他清楚郭沫若跟方强的关系。战友牺牲在盐城,这使得郭沫若对盐城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想,父亲是因为这层关系才写信请郭沫若题字。”朱明生说。这幅字的原件现在何处?记者多方打听,遗憾的是,却无任何线索。
◆ 传承至今
1956年建成的盐城电影院是一幢高大宽敞的平房,青砖黑瓦,简朴大方。施工人员将朱玉同“求”来的郭沫若题写的“盐城电影院”拍照后放大制作上墙。“当年‘盐城电影院’5个大字的位置在正门上方,跟现在一样,外观、颜色都相同,有时间我想去看看。”看着复建后的盐城电影院大门照片,朱明生激动不已。
20世纪90年代初,盐城电影院全新改造,正门露天“雨篷”上方,原先的二楼10扇木头窗户全部更换成铝合金材料的5扇深褐色玻璃窗户,类似现在的飘窗,盐城电影院5个大字以铜为材料,制作成当年流行的金色,分别悬置于5扇窗户上方。1996年,盐城电影院历经过整修、设备更新,外观未有太大变化。
盐城电影院,作为盐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见证了建军路的兴建与发展,更在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用光影为盐城人燃动起了延续至今的精神世界火光。盐城电影院变化的是与时俱进,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如今,盐城电影院外观恢复成初建时的模样,正门上方依然是郭沫若亲手题写的“盐城电影院”5个大字,在传承盐城城市文脉与市民情感记忆的基础上,延续精神内核,焕发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