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含 杨磊 龙林
珠溪古镇修建文庙,我们探寻古镇,查阅相关志书史料,钩沉呈现文庙魁星阁的深厚渊源。据万历《盐城县志》载,盐城文庙“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知县黄万顷创建”。后因战事或“海风屡变”,不是毁了,就是潮患冲了。欣喜的是,历任盐城知县不断重修,至“万历九年(1581年)知县杨瑞云大加修饬,焕然一新矣。”
一
珠溪文庙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为两淮盐运判官徐鹏举倡建。文庙兴建,从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改孔子故居作庙堂至今已逾2500年,文庙建筑群形成规制:大成殿、大成门、棂星门、万仞宫墙,以及明伦堂等。嘉靖、万历年间,各地兴文庙、建书院,蔚然成风。《明史》记载:文庙“中大成殿,左右两庑,前大成门,门左右列戟二十四。”“庙学合一”是文庙建筑布局核心,表现在建筑形态上,大成殿是“庙”,明伦堂是“学”。文庙布局有左庙右学、右庙左学,以及前庙后学等形式。当然也有前学后庙,但这种形式较少。伍佑文庙属于左庙右学,大成殿前大成门、棂星门,明伦堂后有敬一亭、尊经阁等。
文庙建筑几乎都是官建,这有别其他庵堂祠庙,各地衙署官员将文庙兴建视为自身要责。因此,文庙成为各地标志性建筑,且表现浓郁地方风格。魁星阁就是这方面典型代表,成为珠溪古镇惹人眼球的地标。
魁星阁位于文庙东南,底层汉白玉垒砌的八丈六尺见方大平台,洁白典雅。平台四面置四拱门,东拱门迎白虎桥,与东包厂相通。沿着拱门两侧台阶拾级登上平台,四围汉白玉栏杆雕满龙凤鹤鹿、梅兰竹菊、锦鲤龙门、祥云松柏等纹样,沧桑古朴。平台上方三重檐歇山顶假八角三层楼阁,耸立而上。魁星执硃笔、持墨斗雕像奉于平台上方底层阁内。登临魁星阁,放眼远望,由运盐河而来的一条河流,会合文曲溪向东,环绕龙王滩回转旋流,波光粼粼,舟帆点点。近处大成殿、观音阁,远处更夫楼、藏经楼,或青墙黛瓦、或琉璃彩绘,飞檐翘角,富丽堂皇,清风拂来,铃声叮当。
文庙魁星阁由两淮盐课大使方受畴倡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仲秋,方受畴亲临珠溪,举行文庙“崇祀典斯”,“魁星亭泮池照所应建”成为文庙建设开创性篇章。嘉庆五年(1800年),场大使谢玉田终觉魁星亭难以唤醒人们崇文尚德自觉,遂将魁星亭扩建为魁星楼。魁楼高耸,人文蔚起。场署官员“政理、文采烨然有可观”,商灶子弟“咸知奋起,一时风教为之聿兴”。
“一门多进士”的陈氏家族,让文庙魁星阁充满神秘色彩。陈氏九四公七世祖陈斗南,字之一,号方池。斗南幼拜魁星,求学文庙,受阁内24孝图影响,事继母季氏以孝,名闻乡里。嘉靖十九年(1540年)乡试中举,又苦读十年,终得庚辰科会魁进士。任上“职司邦赋”“风节自恃”,嘉靖皇帝钦佩其德特颁御旨,赞其“典瘐而致严出纳,督运而克效劳勤”,授户部主事,进阶承德郎;赞其妻夏氏“温惠淑慎,克相厥夫”,封为安人。后因朝政败坏,斗南愤而退归乡里,隐于文庙讲学至终。
陈斗南父亲陈训,字邹陵,嘉靖元年(1522年)举人,砥砺奋斗30年,获壬子科进士,时斗南进士已过两年。父子二人锲而不舍求学精神启迪后人。陈训去世后,嘉靖皇帝赞其“位不溢才,德能昌后”,追赠承德郎、户部福建清吏司主事;追赠斗南母亲继母刘氏、季氏为安人,赞其“令德在躬”“幽贞性植,慈惠天成”。
陈训嗣孙陈九经,号虚竹、更斋,斗南嗣子。九经一生力学敦行、学道终身,郡守屡举,九经不赴。独得御史学政耿定向、翰林院编修焦竑偏爱,旌其门匾:一代高士。再有陈惠畴,珠溪陈氏文杰公九世祖,乾隆七年(1742年)壬午科进士。乾隆帝称其“雅擅才能,克宣慈教,不忘顾复斯民之责”,誉为“决断明亮”干练之臣。继之陈黛生,一生提倡新学,精通诗书礼易,有“盐城大书橱”之称,人尊“黛老先生”。辛亥革命伍佑光复发起人智贞益,盐城劝学所长孙汉三,伍佑“三清”之称的龚士清、蔡选青、程铁卿都是他门生。他的学生多科举进京入仕,光绪帝赐黄马褂以赏,立“下马石”南街陈氏牡丹园前。
就此,珠溪文庙魁星阁有了“瀛洲翰林皆后辈,淮南名士半门生”的“黉门”之誉,迎来了络绎不绝的人们前来祭拜。
二
魁星阁名源于魁星。关于魁星传说有点玄乎,说是魁星是北斗七星前四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总称。另说,魁星就是文曲星,即斗柄斗勺交接处的天权星。《史记·天官书》注:“魁,北斗第一星也。”《说文解字》讲:“魁,羹斗也”。北斗七星的排列就像盛酒带柄的器皿,类似匙羹形状。传说,文曲星掌管世间文运。
民间轶闻,魁星是穷秀才,但他发奋读书,聪慧过人,才高八斗,乡试、会试,一次次高中榜首。可就是长相奇丑,满脸麻子,左腿还有点瘸。这天,他来到保和殿参加殿试。皇帝见他那罗圈腿走路和麻脸容貌,心中不悦。皇帝问:你脸上怎这么多点子?他笑答:“麻面映天象,登天摘星斗。”皇帝一听,暗想:人不可貌相,志气不小。又问:“那你的腿又是怎回事?”他说道:“回圣上,独脚跳龙门,独占鳌鱼头。”皇帝对他的捷才机敏很感兴趣,又问:“朕再问你:天下文章谁写得最好?”他想了想,说道:“天下文章出吾县,吾县文章现吾乡,吾乡文章是愚弟,愚弟请余改文章。”皇帝听了大喜,脱口而出:“堪称天下第一!”皇帝是金口玉言,“对策”也不阅了,钦点魁星为状元。后来,魁星升天后,成了掌管天下文人考试命运、主宰仕子功名利禄的神仙。
关于主宰文运的神仙,还有文昌星、文昌帝君。文昌者,文运昌盛也。明代,各社学书院供奉文昌帝君,读书人出远门请文昌神像。明代《俨山外集》记载:英宗天顺七年(1463年)癸未会试,有位叫陆鼎仪的文人带着魁星图赴京赶考。应试当天,他将魁星图贴于座位。不久放榜,不存希望的陆氏竟然榜首中第。魁星、文昌星信仰流行各地,“魁星阁”“文昌宫”遍布全国。
三
珠溪古镇除在文庙建有魁星阁外,场公署西侧有文昌宫,文昌宫内办文昌宫小学。镇上有条河名文曲溪,溪上有文昌桥,文昌桥东南有文昌阁。后来,文曲溪成了街巷,巷名因之文曲巷。与古镇北街相连有条小街,街形弯曲,状似北斗七星,得文斗街名。文斗街北端有座桥,顺理叫上了七星桥……珠溪人对文运昌盛的热盼,流露在这一串串楼阁、溪桥、街巷名称中。“崇文尚德”,珠溪古镇之根。
魁星阁祭拜文曲星、文昌帝君,焚香不可少。三羊墩汉墓出土熏香炉是那时人们生活见证。至于祭品,备上水果,斟上酒水,桂圆、核桃、花生供上,寄状元、榜眼、探花好兆;另奉芹、葱、粽等等,期盼勤奋、聪明、高中。更有人献上金桂,寄予“蟾宫折桂”良好祝愿。
说来珠溪文庙始建至今,已逾500多年。在助力地方文运兴起同时,饱受天灾、战火摧残。文庙见证了古镇兴衰沧桑岁月。民国16年,文庙惨遭洗劫,魁星神像被砸。更可恨,1938年4月26日,日寇火烧柏家巷,东包厂、文庙魁星阁未能幸免,巍峨壮观魁星阁成了断垣残壁,“魁阁鹊音”只听凄惨鸦叫。日伪盘踞伍佑,文庙屡遭破坏。到了1943年,文庙建筑群全部被拆毁、烧毁殆尽。古镇文化高地象征成废墟一片,空留“文庙墩”名。文庙成了珠溪人的心结,重建文庙魁星阁是深藏的美好心愿。
去年春,在留住乡愁情结的热盼中,“恢复珠溪繁华盛景,打造盐城人梦中水乡”的愿景成为现实。
新建的文庙魁星阁位于古镇区东南“文庙墩”旧址,依水布局、依水而筑,体现苏北水乡风光;殿堂门坊、庑廊斋房,展示改良型徽派建筑画卷。大殿、两庑供奉孔圣人、四配、十二哲,以及156位先贤、先儒圣像,五千年中华文化简明展现。五层六角魁星阁在人工小岛,拔地而起,登阁瞻仰,让人们在欣赏四时美景的同时,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