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本报今起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讲述新时代奋进故事,感受高质量发展脉动,反映全市上下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扎实推进“四个三”工作布局,在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中实干争先,展现盐阜大地欣欣向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记者 姜琰 李倩
“当我赶到父亲家楼下时,发现120急救车已经灯光闪烁了,他们比我还提前了四五分钟到,那一刻,非常感动!”42岁的董先生是盐都区张庄街道居民,“父亲住在张庄街道的金都华城小区,昨天下午突然呕吐、无力、气喘,接到父亲电话后,我立即拨打了120。10分钟左右,急救医生就赶到家中。”
“急救医生能这么快赶到现场,与龙冈院前急救站的启用密不可分。基层急救站的设立,有效缩短了辖区急救半径,提升了急救响应速度,打通了生命急救的‘最后一公里’,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更加宝贵的时间和机会。”市急救中心网络分站负责人邱国军告诉记者,去年6月龙冈院前急救站启用以来,平均每月出车150多趟,覆盖龙冈、张庄、鞍湖、盐龙、新兴、永丰等乡镇和街道,切实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月24日上午,记者看到,位于盐青路上的这家基层急救站点面积不大,但区间设置合理,配置齐全,在这里,急救人员24小时“随时待命”。医疗急救能力是衡量一座城市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更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温度”。去年我市优化院前急救站点布局,新增24个急救站点,龙冈站便是其中之一。这里原先是一家核酸采集站,后来改建成了院前急救站点,乡镇急救站的陆续投入使用,将基层“先送后治”的急诊过程逐步转变为“先治后送”,赢得更多老百姓的称赞。
“前天晚上出车三趟,有低血糖病人、有心脑血管病人、有急性哮喘病人,我们周边很多群众都知道龙冈有家急救站点,离家近,所以拨打120的频次比以往要多。”上午10点多,急救医生侍雨墨和护士刘井兄刚出过一趟急救车回来,“喝水的时间也不忘看一下手机,生怕有电话错过。轮到谁值班,手机都是不离身的。”
“龙冈院前急救站由3名医生、3名护士和3名驾驶员构成,24小时轮班倒,365天全年车不停。急救医生目前由龙冈卫生院医生轮值,虽然工作负荷较大,但大家丝毫没有怨言,因为大家都感到,这个站点的设置对保障百姓生命健康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龙冈卫生院副院长王堂杏告诉记者,“春节期间的值班表已经发到群里了,假期平均每人只能休息3天,其余时间都要值班。除夕夜,万家灯火团圆之时,急救人却最忙碌,因为各种突发状况要应对。”
“急救人最怕过节,这话不假。”急救车驾驶员宋春龙告诉记者,晚上出车是常态。去年12月1日,晚班出了4趟车。在出车记录本上,记者看到,2023年12月1日24小时出车9趟。起始位置包括张庄振兴嘉园、新洋港大桥、鞍湖曲东、龙冈大吉等,送达医院有市一院北院区、南三院等,“接到电话后3分钟内必须出车,即便凌晨2点躺在值班室里,我们也不敢入睡,只把最外面的棉袄脱了,因为随时要起身出发。值班期间更是不能洗澡,因为随时会有出车任务。”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据了解,春节期间,盐城市急救中心的调度员、医护人员、急救员和驾驶员们将24小时在岗值班。他们年年守岁,守护健康。用他们的“不回家”,换患者的“早回家”。
“城市地区急救点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农村地区急救点服务半径不超过20公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15至30分钟。”市急救医疗中心主任胥伟华表示,将不断完善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大幅度提升急救响应速度。今后,随着全市急救网络布局更加完善,急救医疗服务将更贴近群众需求,不断满足群众病有良医的需求,为更多群众健康托底,持续提升民生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