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周刊
2024年01月08日

以进促稳 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王慧颖

新时代以来,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彰显复杂变局下党中央对时势的准确把握,是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科学方法论。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更加注重精准发力,全面聚焦纲举目张、牵动全局的关键。盐城的发展阶段,决定了项目和投资、工业和产业始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全盘活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市应抓住经济恢复关键期和产业转型窗口期,全面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江苏沿海发展等叠加战略机遇,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动能,为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提供有力支撑。

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扩大有效投资

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指出,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形成消费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要增加有效益的投资,落地有质量的项目。在做好23条重点产业链招商的同时,更突出平台经济、海洋经济、数字经济及生产性服务业等项目招引,落实好用地、用能、环保等要素指标保障,着力聚焦补短板锻长板,密切关注产业链龙头企业及配套企业的动向,增强产业链根植性;建强海洋经济产业链,招引启动产业基础再造项目,重点培育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船舶、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现代服务业五大海洋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三大传统产业,加快突破沿海滩涂种养业;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撬动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综合施策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充分发挥产业母基金对产业、科创的推动作用,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支持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各类基础设施和民生补短板工程建设,着力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主动扛起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的使命担当,加强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合作交流,积极招引长三角产业项目、科创元素,全力承接上海“五个中心”溢出效应,加快承接国内外重大生产力布局,努力把盐城打造成长三角产业发展新空间、保障保供大基地、生态休闲大花园。

优化环境、创新业态,激发消费潜能

认真落实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纾困解难政策,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推进数字新基建,充分发挥财政投资稳就业、保民生、增收入、促消费等功能作用,探索创新监管模式,优化消费环境,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利益,增强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

大力提升供给质量,积极创新,培育更多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热点,加快新型消费发展,扩大服务消费,优化消费平台载体,深入实施品质主导战略,围绕重要节假日、重点消费领域,丰富多元化消费供给,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突出文旅商体联动、线上线下联动,通过“有节办节、无节造会”“政策+资金+促销活动”组合发力,提供更多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产品,扩大终端需求、促进大宗商品消费,实现消费升级。创新举措解决制约消费潜能释放问题,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通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带动投资发挥关键作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跨境电商出口,推动扩大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产品目录范围,争取区外保税维修、再制造项目试点落地。拓展中间品贸易,深化国际供应链合作,抢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落地机遇,深化对韩日合作,紧盯欧洲企业新一轮战略布局,发挥绿电直供优势,用好低(零)碳产业园平台载体,着力拓展外资招引重大项目。充分利用RCEP等贸易协定,稳定扩大汽车整车出口,大力发展“中欧班列+海外仓”“跨境电商+产业带”等新型贸易模式,促进对外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升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技术装备和原材料进口,促进进口与产业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有序引导优势产业、重点企业通过抱团出海、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持续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加快推进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进一步深化开发园区改革,鼓励江苏自贸试验区盐城联创区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不断提升口岸开放水平和运行效能,努力成为长三角畅通内外循环的重要节点。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强化创新驱动。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实现人才强、科技强,进而促进产业强、经济强,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着力构建链条完备、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定不移强化创新驱动,立足现代产业体系招引项目,围绕“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培育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增强发展主动性。结合盐城绿电资源优势,吸引更多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优质企业参与强链补链延链,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

统筹抓好未来技术产业化落地和现有产业未来化跃升,着眼未来发展谋项目,积极培育第三代半导体、氢能、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加强本土创新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着力构建未来产业企业方阵。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高创业服务水平,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壮大产业。

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育高水平科技人才。新质生产力发展所依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高创新性和知识密集性等特征,对科技人才资源依赖性较强,对科技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较高,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协调联动,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培育壮大科技企业集群,增强发展新动能。

(作者为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盐城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没有上一篇了... ... 用好红色资源汲取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