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顾亚娟)省独角兽企业获评数位列苏北苏中第一、全省第五;新能源产业入选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示范集群;晶硅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不锈钢产业规模跃居全国前三位……过去一年,我市始终坚持系统思维,打好科技、改革、文化三张牌,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力、改革牵引力、文化凝聚力,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动能更强劲。
科技赋能,打造产业发展强引擎。我市深入谋划、持续打造“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新能源产业入选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示范集群,晶硅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不锈钢产业规模跃居全国前三位。持续壮大数字经济规模,新建成国家智能工厂2家、国家5G工厂7家。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提升年”活动,每月调度企业股改上市和专精特新、高企培育三项工作,高企突破2300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累计61家,新增数和累计数均实现翻番。富乐华、立铠、画你爱萌等3家企业获评省独角兽企业,列苏北苏中第一。东台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创成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盐城金谷获评省级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新增IPO报会企业3家,润阳股份IPO获证监会批复。
改革赋能,激发创新创造动力源。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让市场主体评价,用发展实绩检验,着力在“取长”和“补短”上下功夫。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行政审批领域制度性创新,推出更多惠企政策举措,全面推行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工作机制,努力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能。全国首开“一照多址+一照通行”企业开办新模式,率先建成工程建设项目数字化“多图联审”平台,首创12345“一哨联办”办理机制,整合跨部门、跨层级行政资源破解企业难题,全省率先建成不动产登记交易综合服务平台,推行市政公用设施联合报装新模式,成为全省首批公共资源领域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试点地区。
文化赋能,塑造城市发展新风尚。2023年,两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文化企业30强,实现历史突破;淮剧《范公堤》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历史题材创作工程”,杂技《凌云——倒立技巧》获“金狮奖”;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栏目组走进盐城,淮剧、杂技、瓷刻等惊艳亮相;西溪文化产业园入选“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街区火热、场馆爆满、剧场出圈……全市21家重点景区、21条特色文化街区、42家文博场馆、56个小剧场和3000多家阅读新空间等“五大文化消费空间”,成为打卡新去处。“串场河海盐历史文化长廊”“湿地盐城·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等30多个重大文产项目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