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丹顶鹤
2024年01月07日

孤城万仞王之涣

□程应峰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以说,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每一个在汉语环境中成长的人语文学习的启蒙诗,在华夏大地,人人皆能背诵。这首诗,对仗工整,气势连贯,厚重有力,缩万里于咫尺之间,咫尺间有万里之势,苍茫壮阔,气势雄浑。既有高瞻远瞩之胸襟,又寓孜孜进取之深意;既大气磅礴,哲理深邃,又朗朗上口,朴实宜人,堪称千古好诗,万世绝唱。

公元688年,王之涣出生在当时的名门望族太原王家。因其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因而举家迁往绛州。

王之涣是性情中人,不囿常规,豪放不羁,常与岑参、高适、王昌龄等唱和,击剑悲歌,声名卓著,被誉为“四大边塞诗人”。只是,他的诗作存世至今的仅有六首绝句,分别是《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宴词》《送别》《九日送别》等。章太炎以为,《凉州词》乃“绝句之最”,是七绝压卷之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凉州词》,恢弘广阔,壮观苍凉;慷慨激昂,沉雄浑厚;造境深远,耐人寻味。此诗一出,即被配乐传唱,广为流传。诗中,山川的雄阔苍凉,戍守者处境的孤危,跃然字里行间。羌笛之怨,怨在“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对于边防将士而言,这是何等苍凉的心境,何等不堪的处境啊!这首诗,将处于边塞苦寒之地将士的思乡离情,刻画得入木三分,凸显得淋漓尽致。

关于《凉州词》,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闲居长安的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一块到旗亭饮酒。当时酒楼里有梨园班子在演唱,演唱到高潮时,出来四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开始唱当时著名诗人的诗歌。三个人边喝酒边观看,高适突然说:“我们三个在诗坛上也算有点名气,平时从来就没有分出高下。今天我们打个赌,看这四个姑娘唱谁的诗多,就算谁赢。”第一个姑娘出场就唱:“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高兴地说:“是我的。”第二个姑娘接着唱:“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独是子云居。”高适也高兴地说:“这是我的绝句。”第三个姑娘又唱:“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十分得意地说:“又是我的。”王之涣急了,负气地说:“这三个唱歌的姑娘长相也不怎么漂亮,唱的诗也没什么高明之处。”他指着四个姑娘中最漂亮的一个说:“这个穿红色衣服的最漂亮的姑娘,如果不唱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再写诗了!”不一会儿,那个最漂亮的姑娘出场,唱出的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王之涣不入仕,却也做过冀州衡水县主簿,其时,王之涣父母、妻子均已去世,衡水县令李涤惜其才华,将三女儿许配给他。时过不久,王之涣遭人诬陷。本就豪放不羁、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王之涣,索性拂衣去官,“雅谈珪爵,酷嗜闲放”,在家过了15年闲散自由的生活。李氏呢?安贫乐素,跟他相亲相爱。直到知天命之年,王之涣再任文安县尉,政声清白廉洁,颇受百姓称道。难料的是,他在任上不久,便不幸染疾逝世。

案前书香檐外雪 盐都西乡生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