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清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中国品牌日”6岁啦!从2017年起,国务院发文同意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可谓将“品牌”上升到国家经济、文化前所未有的高度。当下炙热的“淄博烧烤”,是一次中国品牌营销的伟大觉悟,它启示我们:品牌建设的逻辑已注入价值观精涵。
工业文明时代,我们按照笛卡尔哲学思想的“整体即部分之和”理念,而后工业时代,整体或不是简单的部分之和,它们间的相互共生关系、作用和反作用,使得组织进阶到人—社会—自然的融合。
今天的品牌建设者需深谙:百年工业革命以及人性的认知,共同催生了管理革命。从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的科学管理,到后来的巴纳德的人本管理、大野耐一的精益管理,“生态管理”喷薄而出。
品牌建设的内在逻辑
麦肯锡研究的《未来十年塑造中国消费增长的五大趋势》提出,中国新兴消费阶层是全球众多消费品的增长引擎。到2030年,中国的中高以上收入家庭数量可能会增至约4亿,这接近欧洲和美国的总和。
预计中国到2035年可望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大量的今天所谓三四线城市,到那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水平,可以赶上今天的一线城市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消费领域的变化,必然成为推动品牌建设的重要力量。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组织最深的本质,任何组织得以生存,都是因为它满足了社会某一方面的需要,实现了某种特殊的社会目的。”“中国品牌日”,在笔者看来其背后的逻辑有五: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唤着“中国精神”“中国方案”;二、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现实需求;三、知识资本成为重要资本和知识资本融合其他产业所产生的倍增效应;四、消费经济已连续多年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一驱动力;五、我国的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后疫情时代,品牌建设有着“变”和“不变”的辩证关系。“变”是因为技术和认知等的迭代,背后是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不变”是品牌建设的本质使然和逻辑承继。品牌建设不仅仅限于企业,国家、地区等品牌无不体现。
中国品牌的“有机更新”
这些年,笔者观察某知名品牌发现,员工竞争力比较弱,缺乏管理和统筹能力,也不适应数字化管理。当然暴露问题最大的主要是:在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品牌创新、培育人才方面。年轻人需要轻服务和好创意,缺乏创新性,管理层赚到钱之后就没什么狼性了,品牌精进乏力。
窥斑见豹,某知名品牌个案或是中国品牌的一个投射。品牌应秉持的“价值主张”是当其时。“价值主张”可通过满足“消费意愿”和“人文红利”来实现。“淄博绕烤”最大的成功是人文软营销建设的成功。“人文红利”,即转换传统产品的物理属性,让其呈现出明显的内在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工业文明时期美国人提出“助推式营销”,刻意影响消费者的选择,蛮横认为的信息不对称等“硬营销”已死,“软营销”大行其道。
华为的“价值新知”、海尔的“人单合一”、方太的“国学大讲堂”、润阳的“光伏前沿研究”、盈科律所的“全球视野,本土智慧”、北大纵横的“一切咨询建议都应适应企业未来环境的变化”、杭萧钢构的“成为世界一流的绿色建筑集成服务商”。笔者在与上述品牌的接触和研究发现,它们无不显现出品牌建设的“有机更新”。
致广大而尽精微
古曰: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国经济要迈向中高端可谓“致广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尽精微”。品牌是环境的产物,更根植于时代。
“工匠精神”与“品牌文化”互为动因。没有精雕产品的精神和完美极致的追求,打造品牌无从谈起。品质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质量范畴,更是要求企业人对自身工作的敬畏,对做好产品树立的一种信仰,对消费者的虔诚。工匠是独立人格,对自己的产品负责,同时享受精益求精的成果,不仅有“才”,更有“德”。用“工匠制度”养成制造业的“工匠习惯”,再把“工匠习惯”升华为“工匠精神”。
品牌理论和社会热点的形成一定是满足了这个时代的呼唤和社会的脉动,甚至是历史的脉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品牌建设不可缺席。笔者日前参加了“中关村民营企业座谈会”,提到品牌建设。“文化”在笔者看来,其作用在于成教化、人伦化,其核心是用思想、精神、仁爱,文而化之。“思想的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是人类千百年来履历得到“共识性思想”的解释。真正有价值、有前景的文化独特性品牌总是包含着人类文化的普适性,品牌文化交融的“天下归心”,又共同推进着人类思想的进步。
美是经济文化的发动机
诺奖得主、西班牙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说:“没有文学的世界,就是动物世界。”文学有什么用?美在哪里?用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话说,没有人会问:金丝雀的叫声或者日落的彩霞有什么用处!这些美好的事物在眼前,由于有了它们,生活才不那么丑恶、不那么凄惨,哪怕只是一瞬间,如果非要寻找实用性的理由,那心灵就太粗鄙了。生意,生活的意义。
人文是品牌的价值观表现,更是品牌建设者的“精神发育”。人文乃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天文、地文是自然界的文采,而人文是人社会活动中精神、文化、理念及其具有的价值内涵。“人文品牌”中核心的道德、仁爱内涵,其道德是对“人”的发现,对“人”本质的认识,对“人”主体性的揭示。仁爱乃仁者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怀,是自觉的而“非由外铄”。
(作者系央媒评论员,研究员,品牌营销专家,东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