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旻
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23%,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53亿元,同比增长32.45%,增速全省第一;全市新增高企数、总数均列全省第六;通过省市评估瞪羚企业89家、潜在独角兽企业8家,润阳新能源获批苏北首家省独角兽企业……4月28日,在全市“科技创新提升年”活动启动仪式上,说起最新出炉的盐城科技创新成绩单,已在市科技局工作十多年,现任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的丁桂林激动不已。
“1995年9月24日,盐城市被国家科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授予‘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称号。” 丁桂林回忆道,取得这个成绩,说明盐城在那时已非常重视科教兴市战略,能够较好地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不过,在此以后的10多年,由于受当时经济基础较差、交通不是非常便利、科研平台相对落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盐城在科教兴市工作上的成绩与苏南一些大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
丁桂林翻开一张2022年绘制的报表,上面清楚地显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10年前1.4%,2021年2.1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10年前23.5%,2021年43.4%;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改减免额:10年前1.25亿元,2021年20.5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10年前145家,2021年1633家;科技服务业产值:10年前12.1亿元,2021年41.45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10年前17.6亿元,去年100.3亿元;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总数:10年前121个,2021年486个……
“从这张报表上不难看出,近10年,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的10年,是盐城科技创新企业快速发展的10年,是盐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最快的10年。”丁桂林感慨道,近10年,其实更是盐城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拼搏、不断打破科技“瓶颈”、不断取得丰硕成果的10年。
加快科技创新是实现转型跨越的必由之路。我市自2021年以来,先后开展“科技创新突破年”“科技创新推进年”活动,在育主体、创平台、提质效、优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2022年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今年的“科技创新提升年”活动,将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创新平台载体质效提升、企业研发水平提升、创新创业生态提升五大行动,全力推动全市科技创新能级再登新台阶。
据丁桂林介绍,通过五大行动,我市将加强科技型企业招引,启动年度科技型企业招引备案,确保全市新招引或设立科技型企业不少于1000家;深入开展双征双推,年内摸排企业技术需求1000条以上,广泛征集高校院所技术成果3000项以上;加强高新区一区一战略产业培育,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鼓励各地争创省级高新区,争取在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上实现突破;强化基础研究创新源头支撑,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等建立健全基础研究制度体系,鼓励高校院所面向产业需求与企业联合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引导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探索,启动市本级基础研究项目立项50项以上;开展《盐城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制定出台全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行动方案,推进实施科研人员减负3.0行动,修订《盐城市科技信用管理办法(试行)》,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等。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信我们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关于在全市开展‘科技创新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的各项部署,坚定信心、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扎实组织实施好五大行动,就一定能使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快速走进全省前列,为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丁桂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