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兆领 通讯员 刘义昂 陈凯
上午代表所在的家政公司参加滨海县人社部门组织的用工招聘会,下午和一客户经过商谈签订一份“育儿嫂”协议,让有着丰富育儿经验的徐大姐成为一名11个月女婴的“育儿嫂”。这个“五一”,盐城唯爱家政有限公司经理刘秀丽仍旧是在忙碌中度过。
这位201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事“月嫂”工作10多年,服务130位产妇,受到客户的广泛赞誉,是公认的“金牌月嫂”。近几年来,她把握家政市场的“脉动”,用电教的形式,累计培训家政服务1790多次,师带徒168人,带动170多名农村闲置妇女劳动力走上“月嫂”工作岗位,促进增收300余万元。
坚守守得“一片天”
高中毕业后的刘秀丽到北京从事家政行业,工作中,她发现许多家庭对“月嫂”的需求旺盛,这也为她踏进“月嫂”的大门打下了基础。回到家乡后,刘秀丽就定下了目标,要做一名优秀的“月嫂”。刚开始,家里人都反对,可刘秀丽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当她接第一单时,确实遇到了难题,不知怎么做,服务也不周到,导致雇主不满意。在困难面前,是坚守,还是退却?就在这时,市总工会举办育婴师培训班,她参加了培训,既提高了职业技能,又坚定了信心。
她接第二单时,宝宝一出生就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家里人都崩溃了,产妇更是整天以泪洗面。她用培训班学到的知识,不仅细心地照顾产妇,还进行心理疏导,受到雇主称赞。
经过3年多的勤学苦练,刘秀丽对育婴和产妇护理越来越得心应手,2015年在全省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使她感到在“月嫂”行业中拥有了自己的一片蓝天。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2018年,她又光荣当选为江苏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牵手打开“就业门”
“劳动不分贵贱,做‘月嫂’既能就业,也能挣钱,更是为社会作贡献”。刘秀丽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姐妹们听,让她们改变对“月嫂”的偏见,投入“月嫂”的队伍。正红镇陈圩村原来有50多名中年妇女一直闲在家,她一户户上门进行思想疏导,说服带动全村46名中年妇女参加技能培训,应聘当“月嫂”。去年全村“月嫂”共获得纯收入180多万元。
王芹原来在县某企业上班,2020年6月下岗。刘秀丽劝她做“月嫂”,她怕没技术干不好。刘秀丽对她说:“没技术我教你,学会后我帮你联系雇主。”一年后,她成为“月嫂”行业的一名骨干,年收入达5万多元。王芹高兴地说,是刘秀丽帮她打开了“就业门”。
培训带徒“滚雪球”
两年前的市劳模座谈会上,市领导听了刘秀丽的发言后给予高度评价。刘秀丽把领导的鼓励变为强大的动力,她成立“秀丽月嫂”工作室,建立15人团队,每位成员带徒10人出师,发挥“滚雪球”效应,壮大“月嫂”队伍。
去年她建立育婴培训基地,在全市“女职工关爱行动”育婴技能培训志愿服务活动中,为县内外提供培训服务,共培训800多人次。刘秀丽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积累的实践经验,制作成教学视频专题片,免费提供给需求单位,扩大培训面。目前,她带徒和培训的人员中有130人获得人社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通榆镇刘簖村有93名中年妇女参加刘秀丽举办的“月嫂”职业技能培训班,经过考试,取得县人社局颁发的“月嫂”从业资格证书,分别到上海、浙江、苏州等地,以及在县内从事“月嫂”工作,每年人均获得纯收入6万余元,成为全市“月嫂”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