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周刊
2023年04月24日

数字赋能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

陈宏付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盐城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利用数字经济提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是有力有序推动“双碳”目标落实的重要路径,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激发数据要素的核心动能

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以IT技术为核心实现数字化,数据流动范围有限,数据应用场景主要局限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型生态圈。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

数据要素提升交互效率。数据推动了信息交互效率提升,具有强大信息整合功能,通过数据开发与应用,可以打破信息壁垒,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信息交互效率。

数据要素驱动效应显著。数据可通过与传统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资源等紧密融合助推绿色发展。借助数字技术高渗透、高连通等特性,使各种要素资源在行业、企业间融合共享,实现资源快速优化配置。利用数字信息技术,金融机构能更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将资金投放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企业,加强精准服务。

数据要素融合效应强劲。数据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不但可以在低端领域代替部分简单、重复性高的体力劳动,而且在视觉信息、智能制造与服务等高精尖领域的精确度和效率上远远超过人力,凸显绿色发展特征。工业互联网是数据要素和资源要素深度融合的重要表现。数据要素融入工业生产后能更合理分配和组合生产过程的资源要素,不断改善资源要素使用与回收情况,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提升资源要素使用效率,为经济绿色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数据要素助力绿色发展。我市数据产业发展基础扎实,盐城市大数据产业园是部、省、市合作共建园区,通过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围绕数梦小镇、西伏河科创走廊、南海数字智能产业基地等载体,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强大的数据要素优势,为我市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利用数字技术加速绿色转型

利用数字技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经过多年接续发力,我市工业经济实现从汽车“一业为主”到汽车、钢铁、新能源、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多轮驱动”格局。2022年,全市四大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037.5亿元,同比增长26.4%,对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7.7%。在四大主导产业中,工业产值超千亿元的,既有传统钢铁产业,也有新兴新能源产业。

利用数字技术推进产业智能化改造。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将产业链有效信息数据经过融合形成数字化产品,促使企业进行更精准的生产活动。立铠精密是华东地区最大消费类电子和模组结构件制造基地,通过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成为全市首家开票销售超200亿元的电子信息企业,成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增长极。

数字赋能产业绿色发展

创新驱动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企业发展、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都依靠自主创新。当前,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推进企业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多主体、多类型、多层次的创新平台体系,实施“科创载体集群工程”,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

数字赋能聚焦新兴产业。聚焦“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着力建设链条完备、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鼓励和帮助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是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发展空间巨大。加大产业数字化转型专业性指导,加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引导财政资金加大对产业数字化转型投入,推动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及试点示范建设,积极落实数字经济领域惠及企业的相关政策。

数字引领智能产业发展。随着数字技术发展,产业数字化和无形化促进产业延伸,推动关联产业、上下游产业融合,从而形成新兴产业。数字经济与传统农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等产业实现良好融合,催生出智慧农业、智能物流、金融科技、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因此,应抢抓数字经济机遇,促进数字、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通过节能减排效应促进经济绿色发展。

加快数字人才培养。数字高端复合人才规模和质量是支撑数字经济驱动经济绿色持续发展核心动力。数字经济属于知识密集型经济,是多领域、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数字经济发展对复合型高端人才有巨大需求。推动地方高校在数据技术领域的学科建设,加强对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专业设置,坚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大现有数字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构建数字技术人才库,依据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数字基础设施等实际情况,确定数字技术人才需求缺口和方向,为人才培养和引进奠定基础。继续实施“黄海明珠人才计划”、名校优生“汇盐行动”,积极申报省“双创计划”等科技人才项目,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数字化创新人才。

(作者为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副教授,中韩〈盐城〉产业园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扛起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担当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