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版
2023年01月16日

广袤大地无限诗 不辞长作新农人

——建行人的新《回乡记》

新华社记者采访藕虾共生农场

南大传媒教授和学子采访“裕农通”业主

采访团讨论方案

夜晚的淮剧小镇

支持农房改善项目建设

□邓洪卫 贺芳菲

作家江子刚刚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散文《回乡记》,书写了一个本可成为城里人的“伯父”,因为长辈原因回到农村,他不甘心滞留故土,总想像一支箭一样射回城市,都不能成功,半个多世纪的变迁,终于在古稀之年跟着儿子到了城市,却发现自己与城市已经相当疏离,最终满怀惆怅回到故乡。发展日新月异,变革风起云涌,新时代的今天,有这样一批建行人,囊括老中青三代,他们通过十数年的艰辛努力,像一条鱼一样涌入城市的河流;如今,在乡村振兴大潮的逐涌之下,他们又像鱼一样快活地游入乡村,用自己的城市智慧与乡村情感,慨然作歌,书写了建行人的新《回乡记》。他们众口一声:“我们就是农民,我们是‘新农人’的一员!”

中年归来,跋履田野踏歌行

多年以后,已是建行建湖支行行长的王柏岳,回忆起20多年前,他从苏北一个小村到城里建行报到时的情景,仍然面带羞涩:“我站在楼下,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又围着大楼转了一圈,都没有勇气迈进那个大门,不能想象自己将来会在这里上班。”从一个乡下泥地里滚的孩子,终于跳出了农门,变成了国有大行的员工,他的惊喜可想而知。“满村的人都向我父亲祝贺,说以后咱们城里银行有人了,贷款好拿了。他们只不过是开玩笑,哪里需要贷款呢?我父亲只是笑呵呵地散烟,点着的是烟,燃烧的是幸福啊。”他进行不久,正赶上建行推行“双大”,围绕中心城市行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分行撤销了大量乡镇网点,他也完全从稻花香里走进了现代化都市,乡村渐渐远去,成为记忆。直到7年前,当时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又到建湖支行交流工作,距离熟悉的乡村更近一步。很快,建行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乡村金融服务,他算真正地再次回到乡村。“作为新时代的金融人、基层机构负责人,如何重塑乡村金融中的建行形象、提供建行智慧和方案?”这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因为工作繁忙,他经常节假日下乡调研,像父辈一样,给村民散烟,然后蹲在田头,眯缝着眼睛,在烟雾缭绕中跟他们热情攀谈。“我就是农民,跟他们一样。”妻子打电话,听说他在农村,会揶揄道:“你们大建行怎么看得上农村的一亩三分地?”他笑着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乡村振兴,不能没有建行。”

乡村振兴涉及领域宽、地域广、对象多、投入大,乡村金融也一直被认为是金融改革发展最薄弱的环节,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加快弥补制度短板和薄弱环节,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支撑。

为彻底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王柏岳挑选精兵强将,组建起了“农村小分队”,深入乡间田头:结合地方退役军人数量多、素质高等实际情况,与这支红色队伍共同扛起农村绿色新金融服务的大旗;与邮政局共建“裕邮E站”,让物流和金融服务有机融合。支行“裕农通”服务点迅速建成、完善、壮大,让他倍感欣慰。

“立足既往,要发扬传统优势,凸显建设特色,唱响新农村建设的建行新歌声。”建湖的农村住房多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空关房”“半空关房”占比达40%左右,农房改造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哪里有建设的热土,哪里就有建行人的足迹。王柏岳和他的团队一起拜访自规、国土、农房办等,对接承办主体新农投公司,积极向上级行反映苏北农房建设的金融需求。省分行快速响应,创新推出了“苏北农房改善贷”,仅两年,建湖支行就陆续投放新农村支持贷款4.6亿元,有力支持了当地10个乡镇、16个新型社区的农房建设,建成面积约33.7万平方米的新农房。曾经的田间小道变成宽敞的沥青路,低矮破落的瓦房变成了整齐划一的别墅。旧貌换新颜,农民的脸上乐开了花,欢声笑语飞出了田间地头。

乡村振兴靠产业靠人才,靠新金融支持。建湖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出现大量“新农人”。王柏岳和他的团队主动上门,联系全县各镇区的农业农村局,借农技培训等现场宣传“裕农快贷”等线上金融产品,受到热烈欢迎。也许当前农村金融小额、低频的业务带来的经济效益远低于城市大额、高频的金融服务,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期回报已成必然。

又是一个丰收年,走在金色的田野上,走在乡村振兴的幸福大道上,王柏岳深有感慨:年少不知乡村味,归来已是“新农人”。

他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踏歌而行,却也有一丝担忧,乡金工作因为经常要下乡,不能按时上下班,太苦,没有人愿意干。他没想到,有人主动找他,请缨出战。

老将出马,不负建行不负村

再有3年就要退休,把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几年留给乡村,57岁的刘有祥提及此处,眼眶发红,眼窝发潮,情绪激动。他说:“我的工作从乡村开始,又在乡村结束,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我对得起给我荣光的建行,对得起生我养我的乡村。”

他个头不高,敦敦实实,整齐的短发透着精神,两道板刷似的浓眉显得刚毅。鼻梁上架着眼镜,看上去像个城里人,但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农村、农业、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1989年,他进入建湖支行,在上冈分理处做过会计和主任;2003年,调回支行。

2019年下半年,在个人贷款中心干了10年的刘有祥来找王柏岳,绝口不提个贷业务,而是开门见山:“我想去做乡金业务。”

看着比自己大近10岁的刘有祥,王柏岳顾虑重重:乡金业务要求经常跑农村,条件比不得办公室;毕竟此时刘有祥已经54岁了,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但刘有祥跟他磨了半天,最终一句话说服了他:“我的根在乡村,心在农村,我保证能做好,我想没有人比我更熟悉这块土地。”他的小眼睛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刚接手乡金,刘有祥就遇到了难题。根据当时要求,“裕农通”业务点要在2019年底覆盖建湖县每一个村。除去已有的50多个业务点,乡金部要在4个月里完成近200个“裕农通”的搭建。

“当时心里很没底,但半年做下来确实很有成就感。”回忆起那段时间,刘有祥坦言。王柏岳也明白个中滋味,“建湖200多个服务点,很多点与点之间相隔20公里以上,老刘他们要经常在外面跑,人手又少,很辛苦,但老刘的积极性很高,从来不抱怨。”

为了尽快实现“裕农通”的落地,刘有祥几乎每天都在各个村子里奔波:对接乡镇家电企业维修点,通过农业局联系种粮大户,去烟草局联络烟草专卖店,找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召集村干部,介绍“裕农通”业务。此外,还要定期考察已有业务点“业主”的征信状况和持续服务的意愿。

为了及时掌握各业务点的动向,刘有祥每3个月要全部巡检一次。算下来,每个月差不多要跑70个点。时间长了,他成了建湖县的“活地图”,巡检服务点从不走回头路。

他只有两个搭档:一位比他小两岁的业务员张永明和一辆白色哈弗H6。刘有祥每次下农村,老张都在左右。老张说:“老刘这个人很懂农村,他知道收稻、收麦的日期。走在路上,突然下雨了,他就给我分析这场雨是不是农田的及时雨。”

刘有祥知道,农民夏天会早起,趁着天凉下地干活。所以每到夏天,刘有祥和老张就起大早从县城出发,中午再回到行里做其他工作。

说是巡检,其实就是和村民唠嗑,与“裕农通”业主攀谈,向业主介绍有用的金融产品,观察他们运营“裕农通”的情况。

在考察业主的征信状况时,除了行里的信用大数据,刘有祥还有自己的绝招。到村口,刘有祥招呼路旁的村民,说要找某某某,如果那人说“你们来找他要钱的?”或者干脆摇摇头不说话,他立即心知肚明。

每次观察、交谈,刘有祥都放在心上,他对业主的了解,一般人很难做到。

建湖县冈东镇的李玉成,就是在刘有祥的“绝招”考察下,成了“裕农通”业主。李玉成高中毕业后,跑了几年货车,后来在冈东镇两村交界处开了一家种子店。如今,小店又添新身份——“裕农通”服务点,开始为附近的村民提供通信、水电气、社保等缴费及小额转账、账户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最受用的,是数字信贷产品“裕农快贷”。从申请、审核再到发放贷款,都可以在手机App上完成,李玉成用8个字评价:“简单易做,又快又好。”

在刘有祥等人的努力下,截至目前,建湖县已有219个“裕农通”业务点。刘有祥坦言,他很想有年轻人跟他学习“裕农通”业务,“我觉得‘裕农通’有超出金融本身的价值。”

这时候,有一个金融学子回到家乡,到建湖支行实习。

学子情深,乡村巨变迎生机

“这不是我十几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

2022年,“金智惠民 乡村振兴”万名学子下乡活动如期举行,21岁的建湖籍学子王杏也参与其中,她从天津财经大学而来,用新的视角体验熟悉的家乡。她用鲁迅的口吻幽默地说,脸上流露出的完全是大写的惊叹。

小姑娘印象中的故乡是什么样子呢?“农忙时节,总是一大家子人去田里干活,农活又累又重,身上经常是泥水和着汗水,腌得皮肤疼。我有时也帮帮忙,更多的是坐在田埂上编草环,偶尔捉一两只小龙虾,用草环和它斗钳子,你可以看作是乐趣,也有可能是无聊。”

农忙一结束,村里吆喝着搭台唱戏。这是王杏记忆中的乡村最快乐的时光。一群跟爷爷一样泥乎乎的伯伯阿姨们聚集在台前,她和几个别人家带来的小孩穿梭在泥裤腿间玩闹。听淮剧是农忙人最大的慰藉,台上演出精彩,台下人也会跟着哼哼,高兴时张嘴大笑,悲伤时以袖拭泪。

在她10岁的时候,老家征迁,村庄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大厦与鳞次栉比的住宅区。她所在的村庄也增添了“高新区”的新身份,以前的老瓦房区摇身一变成为智慧产业园区。建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湖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022年暑假,她在建湖支行当实习生,一下子走出书本上生硬的金融概念,进入火热鲜活的金融现实。她跟着师父刘有祥一次次跑乡村,看刘有祥津津有味地跟农民谈“项目”不时大笑,她也跟着抿着嘴乐。她还参与了“建行生活”项目的考察与申请,与商户沟通协调,与政府合作推行消费券,极其投入,恍若自己已是金融人。已经在城里谋得工作的父亲听说她每天在农村跑大跌眼镜:“农村还要实习吗?读书不就是为了让你去城市。”她说:“现在农村大变样,你的思维也要更新了。”

莫顿曾说,优美的科学不一定是实用的,实用的科学也未必给人以美感。在王杏看来,现代金融兼备了优美和实用。金融之力似乎看不到摸不着,却通过建湖簇新的马路、整齐的楼房切切实实地展现。它重构了城乡空间、提升了生活幸福感,也为县里的小孩种下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小心思。

实习期间,最难忘的是参与了乡村振兴调研。她承担了方言翻译工作,成了让外地人打开建湖老百姓生活的“钥匙”。换个角度看家乡,居然有“陌生”的欣喜。在建行助力下,建湖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走近建湖县打造的稻米品牌,会由衷震撼:人工插秧已成过去,机器隆隆一开,稻种遍撒入地;无人机在天上嗡嗡飞,农药均匀喷洒,省力还增产。依旧是她熟悉的家乡人,但在大胆谋划如何把自己的品牌在国外叫响。敢于尝试的背后,是建行利率更低的贷款承担了创新的风险,农民也不需要再带着厚厚的材料反复奔波于县城与村里,一部手机便可轻松搞定贷款融资。

她幼小时稀罕听到的淮剧,也成了乡亲们的家常便饭。她的家乡建起了沙庄戏苑,淮剧天天有得看。“小镇的负责人之一张团长是县淮剧团的名角,我爷爷奶奶特别喜欢她唱的戏。采访她,触动最大的是淮剧团为了发展创新,结合国家时事进行二次创作,与时俱进。”

她还感慨于金融力量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新农村建设,让农民们摇身一变成了服务业者,“花式就业”也让农民的生活和眼界随之宽广。令她惊讶的是,沙庄戏苑里随处可见“建行生活”logo,她自己写的项目申请书居然在这里生根落地。

“如果不是这次实践,或许我永远不会思考身边的变化是因为什么,不会去想这些投融资如何改变身边的每个人,我对银行的印象也只会停留在存贷款业务和那一方柜台。”王杏曾在一份社会调查报告上读过:“如果可以,请去看看最真实的中国,因为,路即是书。”真实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王杏说,每个人对社会与国家的评价都来源于个人的真实感受,秸秆发电、“蜻蜓农服”式的电商化平台,都在刷新着她对家乡的认知,让她重新认识因新金融而更加美丽的建湖。“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来自江苏的小县城,那里不比大城市差。”王杏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目前,实习期满,她准备参加建行明年的春季校园招聘。她满怀憧憬,期待加入建行服务乡村振兴的大军,用自己的知识,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没有上一篇了... ...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