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生
2022年11月09日

让群众在家门口看病有良医

我市扎实推进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记者 姜琰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农村就医条件再升级,家门口看病有良医,积极打造‘家门口的医院’,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新增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4个、省优秀基层卫生骨干人才340名,已提前完成省下达的项目任务。”日前,在全省卫健系统民生实事项目推进会上,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崔国静以《聚焦基层 惠及民生 扎实推进农村区域中心建设和骨干人才培养工作》为题作交流发言并向全省介绍“盐城经验”。

高位推进 升级提档

农村是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七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近年来,我市聚焦基层、惠及民生,扎实推进农村区域中心建设和骨干人才培养工作,努力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加强政策引导,我市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实施民生项目为载体,快速推进基层机构建设。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意见》《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将区域中心建设纳入市委一号文件,列入乡村振兴综合目标考核,各地均出台了专项行动计划。

规划先行,标准升级。我市坚持科学合理规划,突出区域辐射带动,积极构建覆盖全市农村的区域中心网格。综合考虑人口密集度、交通便利条件和大医院辐射力等因素,在中心卫生院基础上,按照每10至20万农村常住人口或辐射周边2至4个乡镇设1所的原则,进行科学布点。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2亿元,异地建设了时堰等7个区域中心,改扩建了八滩等9个区域中心,累计已建成18个。

我市投资2.6亿元,18个区域中心共增添设备350余台,所有中心均配备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R、彩超、胃肠镜等设备,安丰等10个区域中心配备核磁共振,区域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国家推荐标准47个、覆盖率28.48%,今年年底可达50%。

功能倍增 基层提质

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我市对照区域中心功能要求,实现了区域诊疗、急救、培训、健康促进等四大主要功能。

打造区域诊疗中心。18个区域中心医疗服务水平均达二级医院标准,建立了远程会诊、影像、心电、病理、检验系统,设立41个专家工作室,建成省级特色科室7个,市级特色科室54个,目前更多的群众愿意选择在基层看病就医,上半年省分级诊疗数据通报,我市居民2周内患病首选基层就诊率75.7%、全省第一。

打造区域急救中心。18个区域中心已建成急救分站14个,占比77.8%,由全市各县(市、区)急救医疗站统一调度、管理,各急救点至少配置救护车1辆,医生、护士、驾驶员各2名,基本实现智能调度、网格出车、急诊急救的功能。

打造区域培训中心。18个区域中心均建有实训基地,添置了相应的教学器材,近两年已实训基层人员3.8万人次。

打造区域健康促进中心。18个区域中心均建有慢病管理中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落实好国家公卫项目。12个区域中心建有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工作站,由卫生室预约患者开展眼底照相和糖尿病足病等筛查,部分中心开展慢阻肺疾病筛查等项目。

人才强基 队伍提优

人才是第一资源。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我市加大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推动骨干人才遴选,发挥骨干人才“顶梁柱”“领头雁”作用。

实施强基工程。市卫健委联合财政、人社等7个部门出台卫生人才强基工程推进方案,近三年全市新增基层人员2700余人,其中今年新增932人,18个区域中心新增320人,职工总数均达100人以上。会同财政部门联合出台骨干人才遴选方案,遴选人员经审查公示报省确认。全市累计遴选省优秀骨干人才1040人、县骨干人才1850人,其中村医305人。

足额配套资金。省骨干人才按省财政年人均2万元补助1:1配套,县骨干人才由当地财政给予年补助资金,共下达资金9408万元。大丰区等地对村医骨干人才按年人均不低于5000元标准给予专项经费补助,并纳入财政预算。

严格考核管理。建立骨干人才竞争、遴选、考核、退出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年度考核制,骨干人才当选周期内,建立岗位服务跟踪绩效管理档案,强化日常督查,落实倾斜政策,充分发挥骨干人才示范带动作用。

没有上一篇了... ... 高质量推进住房公积金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