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姚梦)7月6日下午,盐城市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徐卫东就“双减”政策落地生效等话题,做客盐城市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回答了主持人和部分网友的提问。
2021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同年9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对“双减”工作进行重点部署,以“六增”(即课程增“容”、课堂增“效”、作业增“质”、教师增“能”、家校增“联”、校外增“控”)赋能“双减”。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科学合理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盐城市义务教育学生作业管理办法》《盐城市义务教育学生考试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明确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有关要求的通知》等配套文件近10份,涵盖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保障课后服务经费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方面,对“双减”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初步构建起具有盐城特色的“双减”政策制度体系。
记者了解到,我市教育部门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入手,力求从根本上扭转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提质增效,让学生学习回归学校主阵地。
在校内方面,全市各中小学健全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增“容”。依托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系统建构横向作拓展、纵向作延伸的“横丰纵高”课程体系。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生态资源等,分类开发思政课程、地方特色课程等560多种课程;推进教学改革,实现课堂增“效”。全市课改实验学校覆盖率达88%,培育典型课改示范校37所,累计遴选优秀课堂教学案例1000多个;强化过程管理,实现作业增“质”。市教育局提出“控制量、提升质、活化形、强化评”的作业管理原则,要求各地各校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业水平差异,科学设计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注重作业的探究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充分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反馈与分析等功能,让教学在作业过程中不断升华;注重教育科研,实现教师增“能”。去年以来,对150名优秀校长和1000名骨干教师实施了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对5000多名新入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减负增效”教学能力。
在校外方面,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紧扣“双减”推进步骤,把握治理重点环节,从严从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和风险处置,以有力的全域监管控减学科类教培机构数量,建立“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监管机制,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原有583家,现已注销、转型579家,压减比例99.31%,线下机构“营转非”及资金监管比例均为100%;有序推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分类审批工作,按照“谁主管谁监管、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明确学科类培训机构由教育部门牵头负责,科技类培训机构由科技部门牵头负责,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由文广旅部门牵头负责,体育类培训机构由体育部门牵头负责;以扎实有效的措施全面净化校外培训市场环境,自“双减”开展以来,全市共组织113个跨部门检查组,累计检查校外培训机构14820家次,查处通报违规机构29家,促进了校外培训机构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教育系统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的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强劲攻坚落实,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我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应有贡献。”徐卫东说。